星期三, 8月 30, 2006

星期二, 8月 29, 2006

[news] 要撐起世界級品牌 明基得努力3倍

電子時報,news。

[news] 因應行動WiMAX時代 晶片廠商手腳要快

電子工程專輯,news。

[news] 亞洲崛起漸成共識 明基西門子拓展手機產品線 深耕大陸市場

電子時報,news。

從CIH「重裝駭客」變身「除錯超人」

從CIH「重裝駭客」變身「除錯超人」
文/蘇碩鈞 (記者) 2006-08-25

曾開發出令人聞之色變的電腦病毒「CIH」,集嘉通訊主任工程師陳盈豪現在將駭客知識轉換成企業研發動力,成為研發團隊的幕後推手,替企業帶來無盡商機。


「CIH」,這3個單字曾經是令人聞之色變的電腦病毒名稱縮寫,在1998年6月開始被注意後,曾感染全球約6000萬臺電腦,還造成高達10億美元的商業損失,更獲選2006年7月Varbusiness前10大電腦病毒排行榜之中,而其作者就是當年就讀於大同工學院的陳盈豪,現在的他則是集嘉通訊主任工程師,以研究作業系統核心為主,試圖開發更符合人性的智慧型手機系統。

「駭客」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駭客」一詞,在大眾的眼中就像毒蛇猛獸般,除了傷害資訊系統導致系統當機外,更會中止企業運作流程,造成數以萬計的損害,但是從陳盈豪的身上卻可以發現,駭客的知識若用於正當用途,除了能讓產品的技術遠遠超越於對手外,更能替企業帶來無盡的商機。

他說現在的工作是在排除疑難雜症。從大學時期,他就對Windows核心很感興趣,當初CIH也是在Win32架構下開發的程式,為了了解作業系統的核心架構,常用暴力破解法直接發掘系統問題,這也奠定日後對作業系統核心的看法。他說在大學時間,因為英文不好,對於原文書有恐懼感,還必須進入英文加強班學習(針對全班英文倒數幾名的特別輔導班),因此他的學習方法不是從書本而來,反而是靠自己的做法,例如當系統產生問題時,他會從偵測除錯工作中發現問題原因,進而了解作業系統的核心架構。一般當問題發生時,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尋求別人的協助,例如網路或朋友等,陳盈豪則喜歡自己解決問題,在Windows下,採用除錯工具輔助,而Linux則直接閱讀原始碼,這樣子才能深刻體驗作業系統的核心架構,這一連串的過程,也讓他驕傲地說:「在我的專業領域,沒有人能比我厲害」。在我們的訪談中,也能充分感覺他對核心架構的熱忱,當談論到學習過程,他好像整個人都活了過來,與當初報章媒體所報導,精神失常的陳盈豪相互比較之下,差異頗大。

縮短研發團隊開發產品時程

現在,他的工作也是偵測及除錯作業系統的問題,只是從前是製作有問題的程式,導致系統當機,現在則是改善作業系統的問題,提供研發產品的利基。在作業系統的架構中,有許多是隱藏的資料,若非開放原始碼的系統,通常很難分析系統運作模式,之前陳盈豪曾開發一套分析程式(他稱為善良病毒),能安裝在手機的嵌入式作業系統中,會擷取手機的資料、註冊檔、封包及訊號等。

分析程式也讓他更了解嵌入式作業系統的特色,因為一般電腦的作業系統與硬體沒有直接關連性,而且電腦硬體大多採用標準規格,開發系統較容易,但手機的規格並沒有統一標準外,處理器能力較弱,若執行功能強大的程式,很容易讓手機當機,而他第一次開發完成分析程式後,雖然可以在手機上執行,但很快就導致系統錯誤,現在則慢慢提升程式的效能外,也能在目前市面上幾款智慧型手機執行,更大幅提升相容性,雖然他並不是管理產品研發時程,但開發的程式卻能增加研發團隊的開發速度,因為在封閉式系統下,很多架構並沒有文件可以查詢,而原廠支援度又不高的情況下,凡事只能靠自己,必須分析每個程式執行的位址及改變的內容,才能創造獨特的產品。

不過,他也認為Windows作業系統運用在手機有其優點,雖然Linux採用開放源碼,但是手機對硬體的要求很高,光是找硬體配合廠商就很累,而Windows整合性好、搭配廠商多,容易開發應用程式,適合應用在嵌入式市場領域。

找人是特殊才能

他現在隸屬於總經理手下,工作方面則是充分授權,不一定需要進公司,不用管人事、扛產品,這或許羨煞許多人,但這也是當初與公司的協議,他認為自己只對技術有熱忱,能日以繼夜找出系統的原因,而其他事情太複雜、牽涉多,很難處理,之前的工作也負責過相關事務,但總不盡人意,現在則單純研究技術外,還負責找人才。

但他也笑著說,自己太概是業績最差的人資吧!每年總量約只有4~5人,能順利找來工作的就只有1~3人,但一定能符合企業需求,完全不用訓練就能上手操作的人才。怪才找到的人才也是怪才,這句話在他身上是最真實的例子,他最近找來一位「小朋友」(指年齡比他小的人),從高中開始寫遊戲,自製擷取3D遊戲畫面的程式,當他們第一次在電話中談事情時,陳盈豪就與他暢談開發程式的過程及困難,馬上切入主題討論。他就是這麼直率的人,若對方沒意願加入工作團隊,也不會強迫對方,至少還是朋友,將來有技術問題,還是可以相互切磋。

小功能常是產品成功的關鍵因素

手機發展至今,差異性已不多,就看各家廠商如何提供不錯的應用程式,不過有些貼心的功能,卻也能讓產品更獨特化。舉個例子,在Windows智慧型手機上,要如何調整螢幕明暗度?通常我們會從「設定」的「夜光照明」中操作,操作步驟較麻煩,若經常調整,還滿複雜。他之前找來一位工程師,開發出在功能列中就能直接調整,還有拖拉按鍵,能整合任何需要拖拉的設定,減少操作麻煩。這或許只是一個小功能,但卻能帶來極方便的使用方式,這也是一般常人較難想到的方向。

現在,他也開始傳承知識,但並不害怕會被學走,不過他上課並沒有講義,只有一枝筆就開始講解內容,只要看到原始碼,就知道要說什麼,而且還會很詳細地解說技巧及訣竅,因為很多開發系統時,只知道理論並無法順利開發完成,必須依據一些技術才能順利完成專案。曾經也有人問,難道不害怕有人比他更厲害,他覺得別人學習到的是結果,只處理現在遇到的問題,並沒有學習到發掘問題的原因,無法解決將來面臨的關卡,這也是他一直處於不敗之地的原因。文⊙蘇碩鈞

陳盈豪的選人哲學

每天投履歷表的人這麼多?要如何從中選擇適合的人才,一直是陳盈豪面對的問題,他說每天都會收到上百封從人力網站來的履歷表,但是時間有限,根本不可能看遍每封履歷表,現在他會先用過濾的方式,過濾出一些人才,例如在規則中設定駭客、核心、BBS站長、比賽等條件,通過第一關的才看履歷表內容,而履歷表內容只看特定用字,例如從高中開始寫遊戲、在校曾開發特定應用程式等,這些字句並不是一般人會寫的,進而從中才能尋找適合的人才。

此外,他在人力網站刊登的求才內容也很特別,當我們在104人力網站查詢集嘉的Windows System Programming職務時,其說明是「自認或公認全班寫程式超強的人,寫起程式,沒寫完,就卯起來都不睡覺」,他說這種用詞是生活寫照、描述現況,也因為用字遣詞很特別,常被別人轉載在各大網站,更招募到各種英雄好漢。不過,現在這個版本算是溫和了,因為他之前在大同公司工作時,曾寫過的求才廣告如下「這個部門是能力最強悍的一群,我們只想找到能力最恐怖級的人才,我們部門有Programming/Embedded Linux業界能力最強的怪物」,這就是他的風格,也因此常被他人轉載。

數位多媒體廣播(DMB)

數位廣播技術與應用推展(1)
技術剖析:數位多媒體廣播(DMB)

(郭長祐∕DigiTimes.com) 2006/08/28
前言:其實早在數位視訊廣播(DVB)提出前,於數位音訊廣播(DAB)提出後的不久,業界就開始談論有關數位多媒體廣播(DMB)的可行性,當初所談的數位多媒體廣播,只是在音訊的廣播之外,也傳遞一些簡單的文字(如:股價、球賽比數、新聞)、表格(如:每週星座運勢、重要都市天氣)、及圖案(如:即時路況)等,因為同時具有聲音、文字、圖表,所以稱為多媒體廣播,也因為原有的空中無線波段從類比技術改成數位技術,使相同頻寬的傳輸率大增,如此才能有 DMB的實現可能。


圖說:南韓三星的滑蓋式智慧型手機:SPH-B5200具備QVGA解析度的顯示器,同時可支援接收T-DMB的行動數位多媒體廣播。(圖片來源:Samsung.co.kr)

之後數位視訊廣播技術也逐漸成熟,數位視訊廣播所傳遞的資訊量更大,只要在波段頻道上進行妥善的安排,數位視訊也可含括前述的數位音訊、數位多媒體等功效,更簡單地說:純就技術角度來看,DAB(音樂、語音)、DMB(資訊、數據資料)、DVB(靜態圖、動態影像)三者並無太大的不同,僅在傳遞媒體上有所不同,因此三者確實可融合成一,並同時一併提供,此即實現了數位廣播的三重播送運用(Triple Play)。

比較不同的是,雖然數位廣播與過去的音訊、視訊廣播一樣,可以透過三種方式來進行廣播:地面無線發送塔台、太空中的人造衛星、有線電視的同軸電纜線等,但就現有時空環境來看,未來恐怕只有「塔台」與「衛星」這兩種無線廣播方式較可能被運用,有線方式的數位廣播將不易與今日的寬頻網際網路競爭。


圖說:英國Frontier Silicon公司針對T-DMB需求所推出的接收器晶片組:Apollo射頻前端晶片。(圖片來源:Frontier-Silicon.com)

即便是無線方式的數位廣播,也一樣遭遇到數種技術的威脅,特別是3G與WiMAX,3G與WiMAX提供無線行動式的雙向高速傳輸,具有雙向傳輸機制後,就算是上、下行的傳輸通量速率不對稱(一般而言是下行快過上行,如ADSL、HSDPA等),也都可以實現更高自主性、更高度個人化與自訂性的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VOD)服務,這對數位廣播一樣是一項威脅。

所以,數位廣播的技術業者也試圖為其技術找尋可行的出路,出路之一就是與3G長短互補,此即是易利信(Ericsson)所提出的多媒體廣播多點傳送服務(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MBMS),以3G為體(無線網路系統與佈建),以DVB-H為用(服務內容與傳輸),不過此技術尚在研發測試階段,且日後完成後的實際接受度如何也仍有待觀察,倘若此技術可行,未來恐怕不太會有直接向空氣中發送的數位廣播,而是一律(或絕大多數)透過3G通訊服務的無線網路來進行數位廣播。

附註:MBMS已納入3GPP標準之中。

另一種可能的出路是與定位技術結合,運用今日已逐漸普及的GPS無線接收定位方式,再搭配數位廣播服務後,即有機會實現眾人未來皆看好的方位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LBS)。

或者是採行事先性的訂閱服務,例如Microsoft在美國、加拿大等重要都會區所提供的直播服務:MSN Direct,即是讓用戶先行上網設定其訂閱內容,之後在接收到廣播內容後,只會將自有訂閱的內容加以呈現,而過濾掉其他不在意、不相關的廣播內容。

無論是結合3G網路系統、結合GPS、結合事先的個人偏好設定,都是為了增加數位傳輸服務的互動性與用戶自主性,雖然就技術本質來說,這些結合提升法都無法超越真正純雙向互動的傳輸服務,但在絕大多數的運用中已是足夠,這也是目前數位廣播技術及其服務仍有持續推行價值的原因之一。


圖說:英國Frontier Silicon公司針對T-DMB需求所推出的接收器晶片組:Kino基頻晶片。(圖片來源:Frontier-Silicon.com)

將DAB延伸成DMB:韓、英、德

接著我們要談論更細膩的實際技術作法,可以實現DMB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最直覺也最直接的一種,即是從既有的DAB標準及服務來進行擴展延伸,此方面最典型、腳步也最快的是南韓,南韓以現有最普及使用的DAB標準:歐規的Eureka 147為基礎,發展出所謂的T-DMB與S-TMB,T-DMB即是地面站台的數位多媒體廣播,而S-TMB則是人造衛星的數位多媒體廣播。

不僅完成技術標準規範的增修,去(2005)年三月南韓也已經在國內發行T-DMB的營運許可執照,法令上也允許需求的無線頻段釋出並開通運用。不過衛星型的廣播尚未實際營運,畢竟衛星的廣播成本較高,除非已有夠把握的營運獲利,否則初期必然以地面廣播站為主,特別是只有地域性的服務需求時。只有在跨洲傳遞需求才會用上衛星直播(如:世界足球賽),或者是地廣人稀(如:美國、澳洲)的視訊系統佈建上。

支持以DAB延伸成DMB的不單是南韓政府與當地,過去在DAB技術市場上有所斬獲的業者必然也會支持從DAB延伸到DMB,英國的半導體業者:Frontier Silicon即是最明顯的例子,該公司已經發表一款支援T-DMB的晶片組,該晶片組由兩顆晶片所組成,一顆是T-DMB的射頻前端晶片: Apollo,另一顆是T-DMB的基頻晶片:Kino,之後Frontier Silicon公司又再推出Kino 2的T-DMB基頻晶片,無論Kino、Kino 2皆可與Apollo搭配,以構成T-DMB的主電路系統。

此外,歐洲是DAB服務覆蓋率最高、服務最普及的地區,其中又以英國為歐洲之最,所以除南韓外,英國當地也開始推行以原有DAB技術及建設延伸的T-DMB服務,德國方面也已在進行評估及測試驗證。


圖說:英國Frontier Silicon公司針對T-DMB需求所推出的接收器晶片組:Kino 2基頻晶片。(圖片來源:Frontier-Silicon.com)

既生T-DMB 何生DVB-H?

過去WiMAX的構想剛提出時,人們的第一個疑問多是:WiMAX與3G的差別在哪?對此所得到的回覆多是:WiMAX(WMAN)單一基地台的覆蓋範疇雖高於WiFi(WLAN)但仍低於3G(WWAN),且傳輸率也是居中,即是較WiFi為慢但較3G為快,不過更重要的一項區隔是:WiMAX與 WiFi都屬於固定式通訊,而非GSM、PHS、3G的行動式通訊。

不過,隨著Mobile WiMAX標準的敲定,Mobile WiMAX與3G間的區隔也就縮小,兩者都可以在行車速度100km/Hr~120km/Hr的情況下通訊,雖然3G的覆蓋率較高,但Mobile WiMAX在覆蓋範疇內的傳輸率卻也高過3G,等於是各有千秋,這迫使3G必須及早端出HSDPA來因應競爭,包括CDMA2000陣營也因此提出 1xEV-DO的更多後續發展規劃及標準。

相同的劇情似乎也在數位廣播技術的領域中上演,DAB一起頭的設計即是能提供行車中使用,但與DAB同樣為歐規的數位視訊廣播標準:DVB則在最初發展時僅適合用於固定式廣播接收,無論地面站台的DVB-T、人造衛星的DVB-S、還是同軸電纜的DVB-C等,都是固定式使用。

所以,以DAB為基礎延伸提供DMB技術及服務,其實仍有機會與DVB有所差別、區隔,即是DVB往後也延伸提供多媒體廣播服務,但仍舊限定在固定使用,相對的自DAB延伸成的DMB則訴求於行動使用。

但是,這樣的理想區隔構想在去(2005)年底破滅,由於行動用的視訊廣播標準:DVB-H正式底定,一旦數位視訊廣播也能行動化運用,那麼DAB延伸成的DMB,與DVB-H延伸成的DMB,兩者間就很難再明確區隔與界定。

再者,就技術表現而言DVB-H延伸成的DMB也較具優勢性,現有已正式營運的T-DMB在傳輸率上為1Mbps,相對的DVB-H卻有10Mbps,加上T-DMB在全球各處的營運開通也不久,並不具有普及度的成熟優勢,如此就更要擔憂被DVB-H型DMB取代的危險。

DVB-H得面對MediaFLO、ISDB、TvoM

不可否認的,歐洲在數位廣播的技術標準進度上、實際營運的普及度上都是世界第一,除了少數強國的自有地域政策堅持外,多數的國度都一致接受與採行歐規的數位廣播技術,包括音訊的DAB與視訊的DVB都是,即便該國尚未有想法及政策,也都是以歐規作為採行的第一預設。

然而,正因為這種強國的地域態度,使得DVB-H無法立即成為全球一致的行動數位視訊廣播標準,只能說是諸多主流標準之一,或是諸多主要標準中,目前而言氣勢最高的一項標準。


圖說:Qualcomm公司的獨家行動數位視訊廣播技術(Mobile DVB):MediaFLO之原理示意圖。(圖片來源:Qualcomm.com)

除了DVB-H外,美國方面雖沒有官方欽定的標準,但也有美國3G關鍵技術業者:高通(Qualcomm)的自創技術:MediaFLO,FLO是由「Forward Link Only」所縮寫成,MediaFLO與DVB-H相同都是行動用的數位視訊廣播技術,從某種角度看可視為默許的美規標準,類似美國政府過去支持美國本土業者所提出的DAB技術:HD Radio(或稱IBOC)一樣。

同樣的,日本在數位視訊廣播技術上也是自成一格,稱為ISDB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整合服務數位廣播),ISDB在無線塔台用的標準是ISDB-T,人造衛星用的是ISDB-S,同軸電纜用的是ISDB-C。

乍聽之下日規的ISDB缺乏行動接收用的標準,其實不然,ISDB並非只是數位視訊廣播的標準,同時也是日本的數位音訊廣播標準,ISDB-Tsb即是無線塔台的數位音訊廣播,此外也另外增訂出使用2.6GHz頻段的行動廣播標準(2.6 GHz mobile broadcasting),此標準是運用人造衛星的數位音訊廣播,兩者都支援行動接收運用,而且衛星式數位音訊廣播服務已經開通使用,服務名稱為 MobaHo!。

所以,ISDB即便未來不打算增訂行動用的數位視訊廣播標準,也能從既有的數位音訊廣播標準進行延伸,以此來實現 DMB技術及服務,類似DAB延伸成T-DMB、S-DMB的模式。尤其ISDB的固定用數位視訊廣播也都已經訂立好傳遞數據資料的標準,所以ISDB- Tsb及2.6GHz的mobile broadcasting也都可以很快的比照對應套用、實現。

美國、日本都不服歐規標準,而近年來不斷強調標準自主性的中國大陸自然也不會例外,特別是之前已有多項視訊標準自主的前例,如過去曾打算用Super VCD取代DVD-Video,或今(2006)年開始打算用AVS取代MEPG-4/H.264等。

在行動數位視訊廣播的技術標準上,中國大陸目前正在擬訂國度內的自有標準,此稱為TvoM(TV on Mobile),筆者發現中國大陸在高用量的標準(如作業系統、影音視訊、手機通訊)、高權利金支出的標準(MPEG-4、H.264)、安全敏感性(WAPI、RFID)的標準上向來不願跟隨國外,所以若無意外,TvoM在國家政策下必然會有一定的氣候與佔量,只是未來在DMB方面是與南韓相同,自既有的DAB進行延伸,或從TvoM來跨足,此方面目前尚難定論。


圖說:西門子(今日為BenQ-Siemens明基西門子)曾展示DVB-H的概念型應用裝置:MobileTV(行動電視)。(圖片來源:Siemens.com)

[news] 因應行動WiMAX時代 晶片廠商手腳要快

電子工程專輯,news。

嵌入式作業系統橫向解析

嵌入式作業系統橫向解析

(林宗輝∕DigiTimes.com) 2006/08/28

前言:近年來,資訊家電、智慧型手機以及各種掌上型多媒體裝置的產品成為台灣產業最為風行的潮流,似乎若不在電子產品中加入越來越引人的人機介面以及強大的功能,便無法跟其他競爭廠商一較高下。當然,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大型產品以外,有更多的嵌入式應用隱身在不為人知的角落,從小到電子手錶、電子體溫計、翻譯機等,到大如冷氣機、電冰箱、電視機,甚至是路上紅綠燈的控制器、戰鬥機中的飛控系統、自動導航裝置、汽車中控制燃油、行車雷達、ABS等的微電腦系統,到醫院中的醫療器材、工廠中的自動機械等,可以說就算我們沒有特地去注意,但是嵌入式系統已經環繞在我們的身邊,進而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已然與我們形成生命的共同體。

嵌入式作業系統概論

有硬體就必定要有軟體來搭配,在嵌入式系統方面,軟體又往往主宰著硬體的功能,甚至是市場銷售成敗。以目前來說,由於嵌入式系統在開發方案上已經非常成熟,相較於過去,從無到有開發出一套強大的硬體方案,只需要付出相當合宜的成本,便可有現成的硬體方案可以套用,不過在軟體方面,不同的硬體架構與適用範圍考量,就必須謹慎評估採用何種軟體解決方案。

就搭配嵌入式硬體的作業系統來看,在針對低階或功能侷限性較大的硬體產品方面,有最被廣泛使用的的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到架構逐漸向PC類通用型作業系統看齊,或是直接從桌上型作業系統精簡而來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兩大類,如果以產品種類區分的話,則可分為固定功能產品、可擴充功能式產品,以及使用者可自行擴充功能的類pc產品。而在嵌入式系統核心架構部份,基本上皆可分為Boot Loader、Kernel、Root File System以及Application應用程式部份,由於嵌入式作業系統多半應用在資源有限的系統上,因此核心部份會格外精簡,除保留關鍵的三大部份以外,在應用程式部份則是讓開發廠商自行搭配。

要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以良好的效能表現達到產品所設定的應用目標,就必須針對產品本身的特性去選擇所要搭配的作業系統,以及決定最終功能的應用軟體,因此我們這次就從各種不同特性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去作統整性的介紹。

針對特定功能產品的嵌入式RTOS作業系統

這類產品的由來已久,早從1980年代就已經蓬勃發展,從現實生活中可以廣泛看到的電子產品,甚至到探索火星的智慧型機器人,都有這些嵌入式作業系統的影子存在。這類型嵌入式作業系統的開路先鋒,大多被稱為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它是依照排序執行、管理系統資源,以及為應用程式提供統一的基礎開發介面。這類作業系統基本上是由不同的的模組所構成,從檔案系統、網路協定堆疊以及應用各層、裝置驅動程式等針對不同需求所搭配而成,在針對不同的嵌入式平台開發上,可以視需求採用或捨棄某些模組,而達到節省儲存空間,或是達到特定功能的表現。在最精簡的應用上,甚至可以達到10K左右的小容量表現。

由於這類嵌入式作業系統要求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回應應用程式的呼叫,不只對於時序的控制,在穩定性的考量上,也是十分嚴格。不過這並不是故意找麻煩,而是這類嵌入式作業系統的應用範圍通常都是集中在具有關鍵性應用的產品中,比如說國防、醫療、航太以及工控等等,都是不容有半分差錯的。這類嵌入式作業系統較出名的有WindRiver的VxWorks、QNX Software的QNX作業系統以及Acclerated Technology的Nucleus Plus等,而目前最火熱的Linux免費作業系統也在這方面著墨不少,不過由於其定位較特殊,稍候會針對Linux的嵌入式應用來作介紹。

 ?VxWorks

這是一套類似UNIX的即時作業系統,採用先佔式多工的排程設計,以及可快速反應的中斷控制,並可處理大規模多重交疊的通訊應用以及同步處理。至於在檔案系統方面,由於WindRiver將原先被廣泛應用在採用摩托羅拉68000家族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的pSOS作業系統併購,因此VxWork也可以支援 pSOS的系統呼叫。

VxWorks內建具有符合POSIX規範的記憶體管理,以及多處理器控制程序,並且具有簡明易懂的使用者介面,在核心方面,甚至可以微縮到8KB的大小。在應用開發上,也具備了原始碼等級的除錯能力以及效能評估方式,因此對於程式開發者來說,算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VxWorks 目前在市場上仍佔有一席之地,過去也有許多國際大廠採用其作業系統來開發專屬的產品,舉例來說,諸如柯達公司與卡西歐公司的數位相機,過去大多採用此作業系統的特製化版本,而建興公司的DVD錄影機也有採用過VxWorks,除此之外,NEC、Linksys、西門子等公司,也都有採用過VxWorks。雖然目前Linux盛行,搶去了VxWorks不少鋒頭,不過在許多關鍵應用方面,仍是VxWorks一枝獨秀,比如說,美國波音公司就在最新的787客機中採用此作業系統,在外太空探索方面,VxWorks也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最愛,從上世紀末以及兩年前的兩次火星探險中,四具機器人都採用此作業系統,而2005年的彗星撞擊計畫,更是少不了VxWorks的鼎力相助。

不過WindRiver公司並沒有死守在VxWorks這塊領域中,相對的,近年來也積極朝向整合式開發套件、ICE除錯工具、Run-Time環境、處理器間的通訊協定、中介軟體等領域發展,而作業系統也不限定於VxWorks,而是可以選擇嵌入式Linus替代,事實上,WindRiver除了進行大量原始碼的開放以外,也推出了包含自有技術的商用 Linux,透過自有技術進行多項功能的整合與最佳化,提供包含消費性電子以及網路通訊領域等應用設備開發商選擇,協助廠商縮短開發流程以及開發成本。


 圖說:VxWorks的系統架構圖。(WindRiver)

 ?QNX

由QNX軟體公司所開發的QNX作業系統,也是一套類UNIX的嵌入式作業系統,跟VxWorks同樣的,QNX也是一套符合POSIX規範的作業系統。

與VxWorks同樣發跡於1980年代的QNX,其特殊之處,在於其並非採用傳統的高階硬體虛擬層方式設計,而是以非常細碎的tasks形式來執行,由許多的微核心為基礎組成完整的OS服務,因此QNX的硬體設計者可以自由的選擇載入執行或不載入某些特定的服務,而不用去變更QNX的核心程式部份。因此基於QNX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可以做到非常小的程度,而且依然可以具有相當高的效率與完整的功能表現。

QNX作業系統核心僅包含了CPU 任務排程、進程間通訊、中斷重導向以及定時器等部份,而除此之外包含驅動程式、檔案系統堆疊協議以及使用者應用程式的所有程式都是屬於在使用者階段執行。 QNX作業系統有個相當特殊的Proc階段,專門負責程式process的建立,以及記憶體管理等交集在系統微核心中的組件。基本上,QNX所有的組件都能透過消息傳遞這個函式來進行溝通,而具有良好定義的通訊機制,也能保障所有的組件都有完全獨立且被保護的儲存及執行空間。因此有問題的應用程式不會影響到其他組件的穩定性,發生問題的程式將會被自動終止並重新啟動。

與傳統的作業系統架構相較起來,微核心架構可以讓嵌入式系統獲得更為快速的平均回覆時間(MTTR),當硬體驅動程式失效,QNX可以在數毫秒之內,就對該驅動程式進行終止、回收資源並重新啟動的步驟,讓嵌入式設備可接近無停擺時間表現。

不過微核心RTOS的架構除了優點以外,由於其process間的訊息傳遞功能將會佔用記憶體頻寬,影響到校能表現,因此在實際應用上,就必須採用特殊的最佳化手段,以避免掉訊息傳遞功能所帶來的性能耗損。

雖然QNX整間公司在2004年出售給Ha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但QNX作業系統的發展腳步依舊沒有停止,在國外,除了與各家國際汽車大廠合作,成為車用電子的主力作業系統以外,也獲得相當多的航空公司與重要軍事單位採用。而在2005年底,QNX也與國內幾家包含聯電、Zinwell等公司進行了合作,研華、控創等工業電腦廠商也都有針對這方面在發展。


 圖說:基於AMD硬體的QNX平台架構圖。(AMD)

 ?Nucleus Plus

這款嵌入式作業系統主要特徵就是輕薄短小,其架構上的延展性,可以讓Nucleus RTOS所佔的儲存空間壓縮到僅有13K左右,而且Nucleus Plus是一款不需授權費的作業系統,並且提供了原始碼。

Nucleus Plus本身只是Acclerated Technology公司完整解決方案裡面的其中一環,這個RTOS本身架構屬於先佔式多工設計,有超過95%的原始碼是用標準的ANSI C語言所編寫,因此可以非常有效率的移植到各種不同的平台。Nucleus Plus在CISC架構處理器中,核心部份大約佔去20KB左右的儲存空間,而在RISC處理器上則是40KB左右,核心資料結構僅佔約1.5KB,由於其即時回應、先佔式多工、以及多process並行,並且開放原始碼等特性,在國防、工控、航太工業、鐵路、網路、POS、自動化控制以及資訊家電等領域廣泛受到應用。

就如同QNX一般,Nucleus Plus也可以根據目標產品的需求,來自行剪裁所需要的系統功能,達到精簡體積的目的。而配合相對應的編譯器(Borland c/c++、Microsoft c/c++)以及動態連結程式庫和各種底層驅動程式,在開發上擁有非常相當大的便利性。諸如飛思卡爾(Freescale)、羅技(Logitech)公司、美國NEC、SK Telecom等公司,都有採用Nucleus Plus嵌入式作業系統作為開發產品使用。

而在針對各種不同的嵌入式應用,Nucleus Plus也提供了相當多的模組可供運用,此外,在針對開發方面的需求,也推出EDGE工具套件。EDGE套件是以Eclipse平台為基礎的一個整合外掛程式、整合開發環境、編譯器、除錯器以及系統執行統計工具等,從產品概念構思,到整個最終設計佈署的工作都能一氣呵成。整個Nucleus Plus的套件就稱為Nucleus RTOS,雖然不需要版稅,不過初始授權價為12500美金,而開發套件EDGE則是每個seat(基座)3000美金。

 ?通用型嵌入式作業系統

這個分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從各家手機的廣泛採用的Symbian、種類繁多的嵌入式Linux以及逐漸沒落的Palm,和氣勢逐漸壯大的Windows CE家族,都是屬於這個分類。

由於此類嵌入式作業系統在執行效率以及回應速度並沒有如RTOS嵌入式作業系統要求那般高,應用程式開發的嚴謹度也就沒有那麼嚴格,因此在此類嵌入式產品上,往往可以看到以硬體架構來補足作業系統本身不足的狀況,也就是說,採用此類嵌入式系統的產品,往往必須以更高級的架構來彌補因為OS本身的複雜度所帶來的效能減損。

這要歸咎於幾點原因,首先,就是因為多媒體應用開始盛行,為了能夠即時處理複雜的影音編解碼,在架構上不是採用高時脈的處理器,便是內建DSP,甚至內建硬體解碼電路。而日漸複雜的應用,從單純記事與行程管理,到地圖導航、語音處理以及IP通訊功能的加入,應用層越來越龐大,軟體體積也如同PC平台般迅速的飛漲,連帶造成儲存空間的吃緊,另一個造成儲存空間吃緊的原因,就是為了使用者儲存更多的多媒體檔案的需求而來。

幸運的是,目前的儲存媒體容量也不斷的往上提昇,價格則是不斷往下探,剛好也助長了此類行動裝置的發展,使用者對效能的需求轉而刺激半導體廠商研發出更強的晶片,研發商也樂得加快這類產品的世代更新頻率。以下介紹的是目前流行的幾款通用型嵌入式作業系統:


 圖說:智慧型行動裝置嵌入式系統架構圖。(微軟)

 ?Symbian

這款作業系統的起源也可以回溯到1980年代,由David Potter所成立的Psion公司,其所開發的EPOC作業系統可以說是Symbian作業系統的原型,而到了1998年,由Ericsson、 NOKIA、Motorola和Psion合組了Symbian公司,也因此開始了Symbian作業系統稱霸行動通訊的征途。

Symbian 作業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其記憶體保護功能,在Symbian C++開發中的慣用語法,在描述語言以及堆疊清除功能這兩方面,能夠十分有效的減少記憶體的使用量以及記憶體漏出,相似的技術也能有助於增加儲存媒體的空間使用效率。這些應用在Symbian程式開發中的慣用語法,被稱為主動式物件(active objects),善用這些程式設計方式,除了有助於改善執行與儲存效率以外,也能增長手持式裝置的續航時間。

由於Symbian規範了相當嚴謹的程式語法與開發規則,因此對於程式開發者而言,是個相當大的學習障壁,此一特點就有如雙刃劍般,用的好,可以大大增進程式執行與設備的效率,若是開發者無法習慣,那反而會拖慢了產品開發的流程。

不過由於Symbian也支援Java、OPL、VB、Perl等程式開發工具,配合JavaME以及各種自訂Java函式來使用,雖然效能不若原生Symbian C++程式語言般突出,但也算是在開發簡易度與開發時程掌控中可以達到的平衡點。

Symbian 被廣泛應用在NOKIA、Fujitsu、Mitsubishi、Sony Ericccon、Panasonic、Sharp以及日本NTT DoCoMo的行動通訊裝置中,以目前來說,算是市場能見度最高的嵌入式作業系統,不過其應用集中在行動通訊裝置,PDA功能算是近兩年來才逐漸發展成熟。在2006年的發展上,除了加入Bluetooth 2.0的支援以外,可遠端操控行動裝置的OMADM規範讓行動通訊裝置的應用更為廣泛。而甫於7月12日發表的Symbian 9.3版,則是加入了ARM架構處理器的支援及WiFi的原生支援,以及號稱3.5G的HSDPA高速傳輸。

Symbian擁有非常大的架構彈性,每家廠商都可以利用自行設計的Symbian模組來設計出與眾不同的行動裝置,對於廠商來說,這樣的作法可以讓不同廠商的風格更為凸顯,避免了因為可變動部份太小,使得產品的同質性太高,喪失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雖然在開發上得難度較高,但是尊重廠商獨特個性這點,讓Symbian成為了目前最為盛行的手持行動裝置作業系統。


 圖說:採用Symbian S60 3.0作業系統的NOKIA N93。(NOKIA)

 ?Windows CE

微軟目前在手持式裝置中,主要是打多媒體處理能力,以及與自家Office套件的連動相容功能,並可以與自己的桌上型視窗作業系統達到非常完整的資料同步功能。Windows CE算是針對個人電腦以外的產品所開發的作業系統家族統稱,使用在PDA或智慧型手機上的就稱為Windows Mobile,要使用這個名稱必須要通過微軟認證,而應用在其他用途,如機上盒、VoIP電話等則維持Windows CE的名稱,不需通過認證,在授權費用方面也有所不同。基本上,不同名稱只是在於啟用元件的不同而已,基本核心都完全一樣。

Windows CE目前最新版本是2005年所發表的5.0版,在設計架構上,基本上也是一款RTOS,而根據其預設的中斷延遲,Windows CE可以決定出256個優先權等級,並且使用優先權繼承來處理優先權倒轉的問題。在核心佔用儲存空間方面,依照核心元件的選用,最小約可達315KB的程度。

相較起前一版的Windows CE 4.2版,Windows CE 5.0在程式模組方面分的更細,也更加強了原本共用元件的管理問題,讓OEM廠商在開發上更為簡易。除此之外,在硬體支援的強化、安全性的加強以及自動測試工具的內建,也都是針對開發功能上的強化。

5.0 版的多媒體功能是一大特點,除了沿用舊版的DirectX技術以外,也加入了以元件物件模型(COM)為程式開發模型的Direct3D Mobile,讓軟體開發商可以開發在Windows CE上的3D應用程式。除此之外,網路元件的大翻新也是重點之一,在5.0版中加入了諸如VoIP等應用協定,讓裝置的開發與應用更為完整。

另一個更新重點則是IMGFS檔案系統,該功能可以將作業系統切割成核心與作業系統本體部份,核心在一開機就會載入到SDRAM中,而硬體驅動程式或應用程式模組則只會再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載入到SDRAM,作業系統則是將映像檔建立在FLASH記憶體中,並且在有儲存需求時,也可直接寫入到FLASH,直接將FLASH當作儲存裝置使用,SDRAM則專心進行程式執行工作,因此5.0版對SDRAM容量的需求也大為降低。

至於在微軟已經發佈的新版Windows CE 6.0 BETA版中,在核心部份有更革命性的更新,而且也越來越像桌上型視窗系統。首先,將32個process共用4GB的空間,更改為每個process獨自定址2GB的空間,而且最高同時可有32,000個process,除了在多工性能有所加強以外,也可以避免單一應用程式不穩定而導致整個作業系統垮掉。

其次是將系統裝置以及驅動程式核心收編到核心模式,這麼一來,系統在處理時,即可避免掉大部分的後台轉換工作,並且進一步加強系統的安全性。而為了解除5.0版時代唯讀記憶體內部DLL佔用掉太多虛擬空間的狀況,讓使用者可存取空間加大到2GB,不過由於可靜態映射的記憶體依然限制在512MB,除非這個設計到正式版又有變更,不然屆時基於Windows CE 6.0 的裝置的SDRAM容量應該不會突破512MB。

相較起競爭對手,Windows CE 6.0的進展幅度相當大,不過在推出一年多之後才有的改版,基本上有這樣的進步幅度也算是合理。如果能依照規劃,改進目前Windows CE 5.0仍有的不夠穩定,以及效率不彰的問題,那麼Windows CE便很有可能大幅擴充在手持式裝置作業系統的版圖,並進而對目前的龍頭Symbian產生威脅。


 圖說:微軟在Windows CE上的開發時程表。(微軟)


 圖說:Windows CE 6.0 Beta主畫面。(微軟)

 ?Embedded Linux

以開放原始碼為訴求的嵌入式Linux在各種應用中迅速崛起,不論是作為RTOS,或是作為行動裝置的通用嵌入式作業系統,都有著一定的支持族群。先老調重彈一下,由於Embedded Linux免費、原始碼開放,支援軟體也多,應用到嵌入式系統中,也代表著可以進一步降低開發成本以及開發時間。

不過嵌入式Linux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其核心架構並沒有重新設計過,而是直接從桌上型Linux精簡而來,相對於其他已經特化為嵌入式專用的微核心作業系統,雖然同樣具有先佔式多工的能力,但是在即時反應性能上會有較弱的缺點。不過在開發上的特性,卻足以彌補這項弱點。針對Linux應用在進行程式開發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從開放原始碼社群取得各種資訊與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縮短盲目摸索的時間,也能夠加快產品從概念到開發再到上市的時程。

雖然即時反應能力較弱,但是嵌入式Linux有幾個非常大的優勢,首先,由於Linux內建的繪圖函式非常完整,從視窗圖形加速、多媒體應用到3D加速處理,都有現成的完整函式庫可供參考使用,而且完全免費,對於需要視覺處理與呈現的嵌入式應用而言,是非常方便且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其次,Intel、 HP、Intel、IBM 和 NEC等20餘家公司成立的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消費者電子Linux論壇(Consumer Electronics Linux Forum),以及由法國電信公司主導的Linux電話軟體論壇(Linux Phone Software Forum)等國際組織的成立,有助於制定標準化的嵌入式Linux規格,解決版本紛雜以及不同軟硬體之間相容性的問題。

以目前的市場動態來看,Linux的嵌入式應用,將會著重在電信、數據通訊以及消費性電子等三方面。而以產品面來看,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的嵌入式Linux成品與應用,比如說日本Sharp公司便持續的推出新款的Linux PDA裝置,台灣Mitac也有推出過Linux PDA,而在城市裡隨處可見的電子資訊導覽,也有很大一部份採用了嵌入式Linux的系統,在這方面的提供廠商則有Gateway、LG等,除此之外,諸如Set top box之類的產品,以及路由器、NAS等網通∕儲存產品,都已經大量採用嵌入式Linux。

目前提供嵌入式Linux解決方案的廠商,以MontaVista為首,佔據了市場上大部分的Linux嵌入式應用,剩下的才是由Sysgo AG、Red Hat以及LynuxWorks等諸多廠商瓜分。而從競爭廠商數量也可以看出,嵌入式Linux產業活躍的程度。

根據VDC組織預估,嵌入式Linux將可望在2007年突破美金2億元的市場規模。不過市場規模的成長都是相對的,在市場飽滿之前,還有同步成長的空間,等到市場開始飽和之後,便會開始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由此看來,應用範疇相對較大的嵌入式Linux,其發展機會也要比競爭對手大些。


 圖說:SONY最新的一款無線多媒體通訊裝置,即是採用嵌入式Linux架構。(sony)

星期一, 8月 28, 2006

[news] 施振榮:台灣品牌競爭力 傳產優於科技

news,工商時報。

[news] 再論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黑芯」聯發科喊冤

電子工程專輯,news。

星期五, 8月 25, 2006

星期三, 8月 23, 2006

[news] 明基3G手機 移師上海生產

經濟日報,news。

[news] 歐美3大品牌發功 台、韓系手機廠破功

數位時代,news。

星期二, 8月 22, 2006

神奇之旅 帶你探訪諾基亞手機制造工廠

http://www.enorth.com.cn
2006-08-21 08:35

諾基亞的制造和後勤

這一期的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以大篇幅報道了諾基亞的生產和後勤,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世界第一手機制造商的諾基亞卻非浪得虛名。

由於有優秀的制造能力和後勤能力作為支橕,諾基亞每天可以生產出900,000部手機,並且讓這些會產品有序地分配到世界各地。

先讓你的大腦清醒一下,因為下面的數字也許會令你震驚。在2006年,手機巨頭諾基亞在全球的10家工廠將會組裝超過1000億個零部件。為了讓這個數字更好理解,我們可以說這意味著每一天,從墨西哥到匈牙利再到中國,諾基亞巨大的制造工廠將會處理大約2億7千5百萬個零部件——然後在生產線的終端會吐出90萬部成品手機。

處理如此龐大的數字所面臨的挑戰有很多,但是在過去的十年半裡,諾基亞已經把高技術含量的制造和後勤轉化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這家有著114年歷史的芬蘭公司一直在生產原材料,而且以前他是一家生產很多種產品的集團,甚至曾經生產電纜、廁紙和橡膠靴。但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在已經退休的CEO Jorma Ollila的帶領下,諾基亞將自己徹底改造為一家手機制造商,從此,他把生產帶入一個新的層次。

發展的道路並非一直風平浪靜,在1995年,當高速增長超過了自身系統的能力時,諾基亞經歷了一場後勤和供應鏈管理的崩潰。在幾個月的時間裡,被退回的訂單堆積在公司裡,諾基亞置身於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他必須解決即將到來的第四個季度的利潤警告。這些黑暗日子的回憶到現在仍然讓諾基亞的生產經理們心有餘悸,他們記得這次危機是個轉折點,在危機的驅動下,諾基亞開始引入信息技術和制造計劃管理。

定制化趨勢:今天,諾基亞管理著9個主要手機工廠——三個在歐洲,三個在亞洲,另外三個在美洲——並且他們正在建造印度的第十個工廠,完工之後將可以每年制造幾千萬部手機。一個巨大的軟件系統管理著1000億個部件的入庫和出庫,從最基本的電子元件,比如電阻和電容,到昂貴的處理器和彩色LCD面板,再到像螺絲、按鍵、外殼這樣的機械部件。諾基亞的員工總數為66,000人,其中大約五分之一從事手機制造。

除了要應付一直增長的手機數量——諾基亞在2006年制造的手機數量將是四年前的兩倍以上——公司還要面對來自移動運營商不斷增長的定制化要求,而這種改變是自1995年危機以來在制造方面最大的變化。由於移動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加劇,Vodafone、Cingular Wireless、T-Mobile以及中國移動等不斷嘗試著在自己提供的手機上加入獨特的軟件和其他特性,希望借此與其它運營商產生差異。所以他們要求諾基亞和其他手機制造商在手機出廠之前將特殊軟件安裝完畢。

對於諾基亞來說,這就意味著要重新組織他的生產,並將生產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首先是耗時最多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諾基亞制造手機的內髒,或者稱其為『發動機』。就像胚乾細胞,這些生物學上的發動機以後可以被改造,並且勝任各種不同的工作。

關鍵優勢: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快速轉變的階段,被稱為『按要求組裝』的階段。諾基亞從特定的移動運營商那裡收到具體的要求,然後將這些具體的規格輸入他們的制造系統,然後把原始的『發動機』轉換成成千上萬的符合定制要求的成品手機。每一款手機都有可能具有獨特的面板,比如在手機面板打上運營商的logo,或者設置某些特殊的鍵盤按鍵,使用戶能夠直接接入特定的無線服務。不同運營商之間的軟件也不相同,比如不同的菜單、界面、商標和不同的語言。

因為需要以最高的精度和質量控制這個復雜的過程,所以諾基亞從不把他的手機制造外包給其他生產商。(諾基亞有時會將一些數量較小的手機生產承包給其他廠家,這種情況主要存在於較老的手機型號,它們不需要定制,而且不需要迅速交貨。)而且事實正好相反,諾基亞將他的制造技術視為關鍵的戰略優勢,並且在大數量的情況下,諾基亞可以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制造商更有效率地生產手機。

數字就是證明。諾基亞平均花費88美元生產一只手機——盡管實際的成本范圍非常廣泛,包括了從只花費20美元或更少的入門手機到造價為幾百美元的多媒體手機。而諾基亞在最近一個季度所有手機的平均售出價格為130美元。可以計算出諾基亞的毛利潤接近33%,這已經是手機生產領域最高的利潤了。

以下將會詳細介紹諾基亞是怎樣生產手機的。

手機制造流程1 怎樣制造一部諾基亞手機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工廠

在他分散在世界的九家(即將成為十家)工廠裡,手機巨頭諾基亞今年大概制造3億2千5百萬部手機,也就是說每秒鍾10部,一天中的每一小時都是這樣,全年不變。

諾基亞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制造企業之一。盡管有著很高的自動化程度,但整個生產過程還是需要很多人工的參與。從裝配像數碼攝像頭這樣昂貴的部件,到實際檢查和測試手機成品,再到最終把手機裝箱,都離不開工人的參與。

倉庫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工廠

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零部件被送到諾基亞工廠。諾基亞所需的所有原材料實際上都來自於外部供貨商:包括從存儲芯片和微處理器到液晶面板、鍵盤和塑料外殼所有的部件。這些原材料首先到達倉庫入口塢,然後再由鏟車和起重機將其裝入巨大的存儲區域,稍後由於不同的制造需求,這些部件將會被取出。

為制造做准備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制造諾基亞手機的第一個步驟是把所有需要的零部件集中起來。從電阻和電感到高集成度的電路板,所有的零部件都要裝入圓形的塑料容器裡面——這樣可以保護這些零部件——然後由運輸工人將其運送到指定地點。

手機制造流程2 印刷電路板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在每一部諾基亞手機的內部都有一塊電路板,它具有基本的電路和功能模塊,芯片和其它電子部件都安裝在其上。這裡,印刷電路板被送入金屬印刷機,在這裡形成一層由銅銀合金組成的焊接點。稍後這塊電路板將會被送入烤箱,在烤箱中銅銀合金融化,電子元件就被焊接到電路板上。

插上基本部件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整車的零部件被裝入傳送帶。在這裡,他們自動被送到『篩選機器』,然後被分開,並且精確地將每一個部件插到印刷電路板上。諾基亞把每一個零部件都平放在電路板的表面。

固定基本部件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電路板由一個篩選機器放到傳送帶上,然後再到達另一個篩選機器,當它們最終到達生產線的終點時,所有的基本部件都已經被安裝完畢。在所有的部件就位之後,電路板被放入一只烤箱中加溫7分鍾,在烤箱裡焊料被融化,當焊料再次凝結時,所有的部件都已被牢牢地固定在電路板上。

測試和固定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第一道質量測試被安排在基本部件安裝到電路板之後。測試之後電路板在生產線上自動向前,進入『程序寫入』(flash and alignment)階段,在這裡基本的軟件第一次被寫入可編程部件裡。

手機制造流程3 質量檢驗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一只機械手臂舉起從傳送帶送來的電路板,把它放到測試儀器上。在那裡對電路板上的芯片做低等級的測試,比如什麼電量水平手機能正常工作。之後將進行一系列的電子測試,以保證電路板毫無缺陷,也就是要保證所有的部件都正常工作,並且已經被正確安裝。

完全手工的階段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在這個階段,手工工作開始了。一個工人把傳送帶上的數字照相機組件拔下來,然後用鑷子將其安裝到組裝好並且已經經過測試的印刷電路板上,在這個階段,昂貴而且脆弱的液晶顯示屏也由手動安裝。

組裝所有部件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在這附近的工人用手做另一項基本工作:把完整的印刷電路板夾在手機前後架構的中間,稍後為其包上外殼。

添加個人特性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在制造中最後一個步驟是把一部普通的手機轉變成一款定制手機,這樣全世界的手機用戶都能夠在手機上找到讓自己激動的特性。正像圖中所能看到的,每一部手機都被放到一個底座中,在那裡手機將會被貼上獨一無二的序列號,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IMEI碼。

在這之後,取決於客戶是誰,每一組獨特的軟件代碼被寫入手機。比如沃達豐要求一系列的菜單和界面,還有歡迎屏幕上的Vodafone logo;但Cingular將會要求另外的界面和功能。

最後,裝入軟件的手機要經歷電池性能測試。也就是從這裡開始,IMEI碼將每一部單獨的手機與它未來的潛在客戶聯系起來。

更嚴格的測試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在經歷過所有的組裝步驟和測試步驟之後,手機看起來已經相當精巧了,但在每一部諾基亞手機被最終放入包裝盒之前,還要經過最後一道檢驗:人的眼睛。當然,只有很少數的手機在這最後的步驟不能被通過。在這之後,要使用離子為每一部手機除去表面的塵土和電荷,然後纔能最終裝入包裝盒。

手機制造流程4 准備零售


圖為:諾基亞手機制造過程

工人用雙手把手機裝入零售包裝盒,包括相關的文件和附件。然後使用條形碼讀碼器將每一部手機錄入諾基亞的追蹤系統。

打包和運輸


圖為:諾基亞手機打包

一批要送到同一個目的地的手機被打包到大包裝箱裡,然後堆放在一起。每一個儲物堆都有幾百只由特定移動運營商定制的手機。

運輸方式


圖為:諾基亞手機運輸

最終手機在裝貨塢被裝載到卡車拖車上,卡車徑直開到機場、碼頭或者在陸上行駛,把諾基亞手機送到全球的無線運營商和零售商那裡。

[news] 明基 奪回國產手機一哥

工商時報,news。

星期一, 8月 21, 2006

[news] 中國和印度IC設計業發展模式探討:SoC對決IP?

電子工程專輯,news。

星期五, 8月 18, 2006

[news] 師EMS廠之長 ODM廠必須布局全球

經濟日報,news。

[news] 手機EMS、ODM 明年搶單白熱化

經濟日報,news。

[news] 李焜耀還沒吞下西門子手機部門

今週刊,news。

[news] 明基後院失火,李焜耀面臨抉擇

新浪雜誌,news。

[news] LG新型EDGE手機結合TI OMAP-Vox平台

電子工程專輯,news。

[news] 解禁報告揭露美國IC設計面臨外移危機

電子工程專輯,news。

[news] 補足產品線缺口 聯發科划算

經濟日報,news。

星期三, 8月 16, 2006

星期二, 8月 15, 2006

[news] 本土工程師缺新血 美專家憂心教育體制

電子工程專輯,news。

星期一, 8月 14, 2006

[news] 外資:製造部門如售鴻海 雙贏

經濟日報,news。

[news] 明基品牌、代工分家 可能性大

經濟日報,news。

[carrier] 報告採購主管 我實在不會「劍拔弩張」

R&D人生-報告採購主管 我實在不會「劍拔弩張」

(曹其瑋∕DigiTimes.com)2006/08/14

聽說氣象局發佈了2個颱風警報,這種情況真是稀有;心裡煩躁的Brian決定到公司樓下去抽根煙吹吹風,感受一下2個颱風吹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看看是不是可以把最近的不順遂吹遠一點。

Brian 今天又被盯得滿頭包了,當初請調部門是他自己的決定,原本懷抱著非常合理的想法,認為自己有著技術的基礎,應該可以提供更專業的意見,有所貢獻。不過事與願違,他換了部門以後,只在初期學習階段很熱心地提供意見,但真的上場跟供應商打交道時,一套說理的方式完全不管用,沒有辦法為他的績效帶來任何幫助。

Brian現在是一家零組件廠的採購人員,他有著電子工程的碩士學歷,原本是研發工程師,而且已經有5年的經驗。其實在工程領域,他做得還不錯,只是因為想接觸更廣的自我期許,而且做久了想換個不同的空氣,所以請調去採購部門試試看。

至於為什麼選上採購部門呢?因為他在研發部門,有一個重要的工作項目,就是與供應商聯絡。說實在的,研發工程師很大比重似乎有個共同點,就是英文有點破,在與供應商幾乎都是用英文mail溝通的模式下,竟然常常發生表達不清、供應商看不懂工程師們在說什麼的問題,因而浪費了不少時間,甚至判斷錯誤等更嚴重的後果。

Brian碩士是在美國拿的,英文當然有一定的程度。來到公司時,先是「與眾不同」地能夠清楚與供應商溝通,後來部門主管漸漸把與供應商的聯絡事宜,交待給他,他這方面的工作量愈來愈多,漸漸地和供應商的關係也就建立了起來,似乎成為供應商和研發工程師之間的重要橋樑。

而且因為他懂技術,供應商也很喜歡找他聯絡各種各樣的事情,他因而在技術以外,也了解了不少產業間的變化。這樣的knowledge對他的工作也有加分效果,因為他比較不會整個人投注在產品開發,而仍然相當注意市場需求和業界的變化。

這樣看起來,工作應該令人滿意吧?不過人就是這樣,常常只看自己缺了什麼,而不看自己擁有什麼。他與供應商關係愈好,獲得的情報愈多,他就愈困於一個無法突破的點,那就是,為什麼供應商一談到價格問題,回應就是,這只透過採購來談!

人在順境中往往會自我膨脹,不知不覺就覺得自己很偉大,當時的他也覺得,除了談價格以外,他似乎什麼都行。那麼,何不請調去採購部門,把自己「唯一」缺的那一塊給補起來?!

另一方面,與供應商往來甚為愉快的經驗,讓Brian更加覺得,產品開發的工作雖然是工程師的本業,但他個性裡喜好與人接觸的細胞,在與供應商的往來中不時跳躍出來發揮,讓他的工作生活增色不少。

因為這兩個因素,他更想要跳脫工程師本行,而且由於這麼多年對產業和產品的了解,他更認為應該可以帶著工程底子到別的部門去發揮。

這些理由看起來都非常合理,工程師本色就是理性分析能力一流。他當時就在主管的極力勸退之下,仍然義無反顧地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不過理性畢竟架構在原本的知識體系之下,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很多細節,箇中滋味,是酸是甜,學問在哪兒,關鍵在哪兒,外界的人是難窺堂奧的。

就這樣,Brian懷著理想進入採購部門。同事的背景倒是與他大不相同,許多採購專員是專科畢業的,而且多半都是學商的,原本在工作上掌握度很好的Brian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威脅感。

他照自己想的把專業發揮出來,而且他明顯感到部門同事對產品的了解與他有一段差距,讓他更口沫橫飛了。直到自己受命開口跟供應商第一次談價格…。

那真是個令人難忘的痛苦經驗,他在沒幾分鐘的談判過程,舌頭打結了好幾次,原本他想要用專業來跟對方argue,但對方的氣勢就把他談專業的語氣打得結結巴巴,而且慣於理性思考的他,後來竟然也覺得,唉,他這樣說也是有道理!

糟了,談判的先決條件都毀了,他竟然連自己的立場都守不住,腦中愈來愈混亂,只記得最後他的語氣很弱,不知怎麼的結束了這場採購初體驗。

後來,他開始觀察這些專員們的工作方式。很意外地,他們不會像他想要長篇大論去分析產品和產業趨勢,但是氣勢都很強悍,為了3毛錢,他們可以和幾家供應商不斷週旋,搞個三天三夜。

如果是績效佳的採購專員,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對數字相當仔細,Brian過去較沒有這方面的累積,但總是他認為可以學習的,然而有點不幸,這好像是他能學習唯一的點。

採購人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與公司的研發部門、產線似乎某種程度站在對立的立場,常常吵架,或許是因要實現好的產品品質,大家的確各有立場,無可厚非。然而對Brian來說,不要說不擅長和供應商談判了,要堅持當個採購人員的立場,與公司其他部門的同仁溝通、甚至爭辯,對他實在有困難。

如果用比較白話的方式來表達,Brian認為,一個好的採購必須對數字有很仔細的敏感度,個性上要能夠敢衝撞、壓迫外人,而且擅於面對公司內部的衝突,或者更直接一點說,「劍拔弩張」。

擅於理性分析的Brian常常在與供應商談價格時,聽進供應商的話,想一想,對啊,行情就是這樣啊!然後呢,講不下去,沒戲唱,結束。更嚴重地,他對於這種一毛兩毛的談判感到厭倦,回過頭來想,為什麼公司不好好做產品開發,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區隔出市場,就可坐享高毛利,而不需要為這peanuts(小錢)爭得面紅耳赤,原因只是為了保住那個位數的毛利率,不要再往下down(掉)。

經過1年多,Brian體認到,原來價格不是他對產業認知上,唯一所缺的,其實缺的還很多很多;然而人在順境中會不自覺地自我膨脹,在逆境中是不是又會不自覺地自我否定?或許這回,Brian又犯了只看自己所沒有的,而忘了去看看自己擁有什麼的毛病…。

謹以此文,與有意請調其他部門,或者已經身處其他部門但適應不良的工程師們分享。

星期四, 8月 10, 2006

[news] 明基:西門子裁員 但不會關廠減薪

中國時報,news。

星期三, 8月 09, 2006

[news] 德西製造業勞動成本居全歐第三高

中央社,news。

鼎鳴─巧用購併「草船借箭」

產品、資金和人才,是中小企業進行全球化佈局的三大關鍵,鼎鳴如何在十五年間,用國際購併「草船借箭」,躋身國際品牌?


文/孫珮瑜

時間拉回到十五年前。

倫敦開往里茲的火車上,約莫四十歲、帶著眼鏡的東方男子,手拿一張寫著「Body Sculpture」(身體雕塑)的紙片,從第一列車廂,走到最後一列車廂,「你聽過這個品牌嗎?」男子鍥而不捨地詢問每位乘客。

十五年後,飛機降落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前,低空飛過市郊住宅區,望出窗外,可以看到許多家庭的後院,都擺著一張印著大大「Body Sculpture」品牌的大跳床。英國足球名將貝克漢傳記中,一張手舉啞鈴的照片,啞鈴上也是印著「Body Sculpture」。

英國火車上做市調

十五年前在英國火車上,做了一百五十人市場調查的,就是購併英國品牌Body Sculpture的台灣老闆,鼎鳴實業董事長楊蓮傳。

鼎鳴實業行銷六十五國,擁有三百多個客戶,年營業額三十三億,其中六億來自Body Sculpture。循著Body Sculpture模式,鼎鳴還自創L.A.Sports、L.A.Golf系列品牌,產品從室內健身延伸到室外運動器材,並通過沃爾瑪、特易購等大型量販店的考驗,成為供應商。

「鼎鳴是少數有自有品牌的台灣業者,」替多家健身、運動器材代工的業者表示。

鼎鳴也是台灣少數中小企業,從貿易、製造起家,購併海外公司「草船借箭」,用設計替公司產品「造血」,鼎鳴徹底改頭換面。

「購併Body Sculpture,是鼎鳴的轉捩點,」七月二十四日,楊蓮傳在購併十六週年接受採訪時,慎重地說。

一九七八年,石油危機一片不景氣中,二十七歲的楊蓮傳靠著寒暑假擺地攤,躲警察,一口破英文去教家教籌學費,淡江文理學院(現在的淡江大學)畢業,卻找不到工作。敢拚敢衝的楊蓮傳於是獨自創業,成立外銷健身器材的貿易公司鼎鳴。

一路還算順遂地走到一九九○年,外銷客戶之一、也是英國知名品牌Body Sculpture因虧損三百萬英鎊(約一億八千萬台幣),繳不齊貨款。楊蓮傳於是有了藉購併品牌「洋化」自己的健身產品,換取產品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的想法。

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楊蓮傳用兩千四百萬元現金,買下Body Sculpture龐大的庫存與三十八名員工,做起這個英國品牌的台灣老闆。

楊蓮傳指出,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進行全球化,「比登天還難」,要克服產品、資金和人才三大關鍵,「必須『草船借箭』。」

購併英國品牌,就是鼎鳴草船借箭的第一步。這把箭,也催化楊蓮傳新的經營思維,帶領鼎鳴快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這一步楊蓮傳其實走得辛苦掙扎,「好像身陷泥淖,」他苦笑。兩千四百萬現金買下Body Sculpture後,接著又陸續投入一億台幣整頓公司,獲利多年的鼎鳴,瞬間負債。

購併半年後的聖誕節,楊蓮傳還是收不齊客戶貨款,沒法交給台灣工廠。他在台灣心急如焚,聖誕節假期期間,多次打電話叫英國財務經理,跑一趟辦公室,看看客戶有沒有寄錢來,「很心酸啊,想說有一百萬也好。」

隔年夏天,楊蓮傳忙得焦頭爛額,有些心灰意冷之際,在倫敦開往里茲的火車上,親自做了市場調查,發現一百五十位乘客中,有一百四十個人聽過這個品牌,又重新燃起了信心。

「止血」+「造血」

楊蓮傳於是「止血」和「造血」並進,「中小企業資源少,要把錢花在刀口上。」

楊蓮傳的「造血」策略,就是從被動製造產品,轉為主動設計產品。「有了品牌,最重要的是有好的產品,」楊蓮傳說。

在台灣業者還在到處仿冒歐美產品的時候,楊蓮傳卻高價請來英國、德國設計師,為Body Sculpture設計新的標誌、產品,連產品手冊、網站,楊蓮傳都毫不手軟地砸下給外國設計師的設計費用。

仔細看鼎鳴的產品,滑雪、冰刀、直排輪三合一溜冰鞋、可以隨太陽照射方向調整遮陽角度的帳棚,都可以看到設計師的巧思。

為了和其他台灣廠商區隔,楊蓮傳刻意不參加台灣業者集體出國展覽,獨自在外國業者展場包攤位。

一方面,楊蓮傳把台灣中小企業「一元當五元用」的打拚精神,來管理英國公司,很快止住虧損。

國外健身錄影帶,一支成本上百萬台幣,楊蓮傳硬是要求十幾萬就做到好。堆得如天高的庫存,倉儲租金高到嚇人,租約卻還有十多年,楊蓮傳於是重新登記公司,擺脫不符實際需求的合約。

一次看到某位英國員工,五點鐘下班,四點五十五分就收好包包,準備離開辦公室,楊蓮傳二話不說地將他解雇,「這樣的員工我不要。」現在英國財務經理,也學到台灣中小企業精打細算的精神,買一台新的影印機,列出所有品牌、款式的價格,讓楊蓮傳比較。

楊蓮傳坦承,中小企業求才不易。然而他深信「爸媽念博士,小孩不會太差;優秀設計師,產品不會太差,」為留住人才不惜成本。

六年前一位台灣留美設計碩士來到鼎鳴,楊蓮傳立刻斥資三千萬成立鼎鳴子公司高點國際設計,「讓他們有空間好好發揮。」現在鼎鳴台北總部六十多位員工,高點子公司就有十五位設計師,逐步接手鼎鳴英、德兩地的產品設計。

現在高點不但是楊蓮傳花最長時間的地方,每年還向外國採購大量設計書籍供設計師做參考,「快要可以開圖書館了,」他掩不住得意地說。

克服產品、資金和人才三個全球化關鍵,楊蓮傳下一步要讓品牌國際化,深耕歐洲以外的市場。

星期二, 8月 08, 2006

迷人的公司才能留住一流人才

迷人的公司才能留住一流人才
‧數位時代 2006/08/08
【採訪.撰文/何宛芳】

在競爭激烈的網路市場戰爭裡,不僅「求才」是項硬功課,「如何留才」更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絕佳福利之外,Google營造出的「多元」、「社群」與「持續學習」等公司文化,更是拉攏工程師的獨門武器……

Google 日前公布了二○○六年第二季的財報,營收高達二十四億六千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七七%,而七億二千一百萬美元的稅後淨利(netprofit),更較去年同期的三億四千三百萬,增加超過一倍。又一次,Google打破預期,讓它的投資人笑得闔不攏嘴,Google證明了它讓所有公司望其項背的成長動能。

專家們分析,Google的成長來自於新產品與跨國服務的推廣。為了配合持續飆升的成長速度,Google的組織也像吹氣球般持續膨脹。根據Google向美國證管會提交的文件(SECfilings),從二○○一年底至二○○五年底,Google的員工成長了二一八四%,來到了五千六百八十名員工。甚至有人分析,Google每個員工的產值高達一千九百萬美元的天價。

過去幾年,Google持續向業界挖角,包括亞馬遜(Amazon)A9搜尋公司執行長曼博(UdiManber)、微軟中國區總裁李開復、eBay先進開發技術總監莫尼耶(LouiseMonier)等電腦、網路大老紛紛投效Google,但台面上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有更多不願具名的優秀菁英持續向這個人才磁鐵靠攏。

如同《搜尋引擎觀察報》作者蘇利文(DannySullivan)所說,Google「用天才吸引天才」(TalentAttractsTalent)的求才策略的確奏效,但衍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Google到底是用何種能力,讓如此多天才與菁英甘願留在Google持續效命?

獨特企業文化是致命魅力

分析家們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各有不同。優渥的「員工福利」早隨著Google公司內的照片,流傳各方,但是Google融入自由精神的創新制度卻也絕對會在他們的列表上。

首先,每個人可用二○%的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光是這一點,就是讓許多優秀人才難以抗拒的誘因。在專案透明化的Google,所有進行中的專案,都可讓工程師自行挑選。選不到?還可以自行另外開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然動力十足。

其次,民主開放的風氣深獲員工喜愛。除了用人需要經過「過五關、斬六將」式的密集面試,任何人都無法徇私雇用自己人之外,每年的年度考核與內部晉升也都會交由「同儕考評」(peerreview)決定,讓所有人經由同儕的良性競爭,一同成長。

最後,在Google的辦公室裡,沒有絕對的上下關係,不僅員工要對主管負責,主管也有義務對員工負責,這樣的概念表現在每週一次的員工大會上,即使是布林(SergeyBrin)與佩吉(LarryPage),也一樣要接受員工最直接的對話與質詢,至今如此。

這是制度的部分,但還有更多「文化」與「氛圍」因素讓工程師們深深吸引,其中Google環境的「多元」、「社群」與「持續學習」,更是在Google工作的無形資產。

1.好動型工程師——王普澤:永遠都有新鮮的任務,等著你挑戰

隨著Google服務的拓展與飆升成長的搜尋業務,「多元」成為在Google工作的一大特色,對喜歡求新、求變,熱愛挑戰與冒險的人來說,永遠都有新鮮事的Google,是他們實戰夢想的最佳園地。

六十四年次的王普澤,是個思想跳躍、興趣廣泛的工程師,受不了一成不變的生活與工作,「興趣」至上的他,待超過一年的工作屈指可數,一沒了新鮮感就想跳槽的個性,若要讓他緊緊地「黏」在同一個公司或專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Google卻做到了!

算算王普澤進入Google的時間,時光飛逝已經超過兩年,但王普澤還是覺得這份工作很新鮮。從小就是台灣、美國兩頭跑的他,養成了對變動環境的狂熱,或許這種性格的他,不適合生存在組織嚴密、層層關卡的大企業中,但卻恰恰好能夠融入Google。

在Google 這個以倍數成長的公司裡,工程師一方面得處理多元、多變的各式專案,另一方面還得追趕日新月異的網路大環境及日益複雜的使用者搜尋習慣,這一切都是「變、變、變」,別人眼中的大難題,對王普澤來說,可是如魚得水的絕佳工作。「這裡的方向很多,事情永遠做不完,我還沒想要換工作,」一臉的滿意與愉悅。

然而,最讓王普澤津津樂道的,就是Google處理緊急問題的「WarRoom」(戰爭室),這是一個機動性的緊急單位,只有在遇上了迫切的問題,才會召集相關人員進入WarRoom即時應變,但置身其中的精神與時間壓力,也不言可喻。對於這種團體戰鬥式的緊急狀況,一般人總是避之唯恐不及,但王普澤卻甘之如飴。他認為從WarRoom也可看到Google對於工程師的無限支援:「我很佩服他們願意把很多重要的人放在一起、解決問題,而且公司也願意提供資源,幫助大家解決問題,這是其他公司所不能做到的。」

2.天才型工程師——翟本喬:在這裡每個天才都會和夥伴互動

翟本喬小學二年級跳念四年級,成為台灣首開紀錄的跳級生,高中畢業直接保送台大數學系,大學時就設計出讓老外都佩服的交通控制機制。充滿好奇心、又酷愛知識的翟本喬,與一般人對Google的印象十分吻合——十足的天才。

談到在Google工作的魅力,十個中有八個Google人直覺的回答都是「人」。各路英雄好漢集結而成的Google工作團隊,每個人都蘊藏了各種令人驚喜的可能性,激盪出來的不僅是一個個令人驚嘆的創意,更是社群凝結的最佳原點。自認只是鬼點子多、充滿好奇心、又酷愛知識的翟本喬,與一般人對 Google的印象十分吻合——十足的天才。

大學時代的翟本喬就已經參與核三廠人員輻射管理系統與台南市交通號誌管理系統,當時他用陽春的Z80電腦,完成國外動輒花費數千萬元的城市交通儀控機制,連國外團隊也來台觀摩。即使是今天,翟本喬在交通號誌上的貢獻仍在,台灣大街小巷的S型測速儀,就是出自翟本喬之手,而且別忘了,那時他還只是個大學生!

一路上學、經歷顯赫的翟本喬,研究所畢業後進入了美國貝爾研究室,但最後他也輾轉進入Google,為什麼?

實驗室裡的電腦宗師派克(RodPike)離職了,前往一個搜尋功能做得不錯的公司——Google,面對工作上接踵而來的不快,翟本喬向前輩打聽起近況,「這裡很好玩,不過離職時我跟公司有協議,不能挖角,你想過來,就自己申請吧,」翟本喬愈聽愈對這個公司心動,經過八人大軍的面談,翟本喬進入 Google。說起Google工作最有趣的部分,翟本喬首推這裡的「人」:大師、頑童、各領域頂尖專家,翟本喬在充滿「菁英」、「天才」的團隊裡如沐春風。

其實令翟本喬感到興奮的,不是天才間的菁英式對話,而是令人驚喜萬分的無限互動可能:「原來那個東西是你發明的!」、「原來你有飛機駕照?」、「原來你之前是空軍情報官?」這類對話常常出現在人與人的談話之中。

在Google的社群裡,永遠都有可能被其他人的靈光一閃,激發出更多的創新概念。在這裡,翟本喬不再是唯一的特例,反而更悠遊於一群老頑童之間的遊戲兼工作,與漫無邊際馳騁想像。

【《數位時代雙週》第135期】

星期一, 8月 07, 2006

[news] 德國媒體:明基要求高階經理減薪

經濟日報,news。

[news] BenQ Mobile 3G手機 歐洲冒出頭

經濟日報,news。

焦佑衡想帶著11家公司自立門戶

商業周刊第 976 期
作者:鄭呈皇、曾如瑩

「消失」6年,經歷因挖角被對手嚴厲反擊的他,認清自己個性上的缺失,重新出發。

「消失」的焦家老三焦佑衡,回來了。

他是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的三兒子,今年四十五歲,天生一張娃娃臉。過去六年,他領導的華新科技,曾經締造每股三二八元的天價,躋身被動元件股后,以十八億股本、創造四百六十二億元市值。

但也為了挑戰業界龍頭國巨公司,暗地將國巨出高價購併的飛利浦建元廠研發人員挖角泰半,引爆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發動與華新集團的商戰訴訟,國巨要求假扣押華新科三十億元,還包括焦佑衡個人動產、不動產。闖禍的他,原本態度強硬,最後在兄長安排下,刻意隱身遠離風暴。

過去六年,他不接受任何媒體專訪,低調神秘。這次願意受訪,而且不只在台灣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還飛到香港,為了在香港上市,與香港媒體互動。原來,這位「消失」六年的焦家小王子正在進行一項新計畫,打算自立門戶,「公司多了,文化不易一致,才有成立PSA(華科事業群,包含十一家公司)的想法。」焦佑衡說。

這一點從他的名片就可看出端倪。新名片上印著「PSA華科事業群」,原本的「華新麗華」與「瀚宇」英文字全部「拿掉」。瀚宇網俠總經理呂世偉說:「董事長想要跟華新集團有所區分。」問他是不是想自立門戶,他笑著說是。

獨立!「華科事業群」有條件嗎?

相較於哥哥們做半導體、生產電線電纜、鋼廠;或是弟弟卯勁投資液晶顯示面板,動輒都是上百億的投資,他的「PSA」,論投資只有兄弟們的十分之一,去年營業額在四兄弟掌理的企業集團中只排第三,但獲利十六億六千萬元,卻是四兄弟裡最多的。

然而看似風光的成績單,卻是經歷兩次挫敗換得的。

他掌舵華新科十四年,一路走來,股價攀高峰時,曾登上雜誌封面。外界不知道的卻是,他也曾落魄到想出售公司。從十一樓的公司總部望出去,一片高樓,「人的能力有限,you can't have everything!(你不可能什麼都有!)」被問到過去的挫敗,焦佑衡思索五秒終於鬆口,答得不溫不火。

「事緩則圓。」他說。這份領悟要從八年前說起。

第一個挫敗:無力面對虧損,萌生賣公司念頭

一九九八年,被動元件景氣奇差,產品價格以「兩成」、「三成」、「五成」的速度往下掉,剛剛掛牌上櫃的華新科,面對公司一年虧三億元,相當於四分之一的資本額,股價從三十元,跌到隔年一月八.六五元低價,淨值更只剩七元。「那時的我,回到辦公室卻不知要從哪裡救起。」焦佑衡回想當時的情況。

當下,他萌生退意,一九九九年初聯絡陳泰銘,想把公司賣給國巨。兩人中午相約台北遠企飯店六樓燦鳥日本料理見面。結果,焦佑衡單獨赴約,陳泰銘卻未現身,等了一會兒,對方才出現,餐桌上談到收購價格,對方開的價格不符合焦佑衡期待,最後破局,沒能談成。

從小到大沒求過人的他,對這次經驗印象深刻。原本衝動想賣公司的心,因為對手的冷淡而降溫。公司既然賣不掉,自己既然已經跳了火坑,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績。

回頭分析公司經營不善的原因。發現公司不論是產品製造、生產管理、技術、人才,沒有一項領先。再者,他這個領導人竟然不懂工廠、技術。

當時,要買設備,工廠回報什麼機型,焦佑衡都答應,卻忽略設備之間的技術銜接,使得良率一直只有四、五成。每次到工廠巡視,只聽量產數字。焦佑衡就坦承,那時他對會計提供的工廠量產數字「無法判讀」,直到引進好的管理系統才解決。因為不擅長管理,許多決策會因一時衝動做下決定,事後又後悔決定停手,因此有員工私底下稱呼他是「彈簧手」(意指決策猶疑不定)。

意識到自己的缺陷,他從了解被動元件技術開始學起。首先,三顧茅廬請來當時掌管飛利浦被動元件技術的陳春貴擔任顧問與技術生產副總。陳春貴是他走上專業的良師,從最基本的被動元件技術教導他認識。員工常常可見,到了晚上,陳春貴還帶著焦佑衡在廠房裡一步步走著,認識被動元件的每一道製程。華新科總經理朱有義回憶,那一陣子董事長常常往工廠跑,半夜十二點都會接到他的電話。

第二個挫敗:因挖角事件,遭對手聲請假扣押

重新扎根技術與管理,華新科良率從五成飆到九成,加上景氣翻轉,股價從一九九九年中的十二元,一路飆漲到二○○○年四月的三百二十八元,榮登股后,並締造每股稅後盈餘七.七八元的獲利高峰,對比前年虧損三億,想把公司賣掉。當時意氣風發的焦佑衡曾跟父親表示,華新科年營收要成長三倍、做到一百八十億元。儼然想成為產業第一名。

要成為龍頭,必須要有更新的技術。為了轉進最新的BME製程技術,求才若渴的焦佑衡決定向外求才,卻也因此種下第二個重大挫敗。

二○○二年二月,一紙假扣押狀送到焦佑衡面前,經過兩年準備,競爭對手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以「非法挖角,違反併購保密協定」,向法院聲請假扣押華新集團旗下多個銀行帳戶資金共三十億元。

當時華新科資本額不過二十六億元,遭逢這個國內企業史上最大的商戰訴訟,當天華新集團旗下包含華新麗華、DRAM廠華邦電、印刷電路板瀚宇博德股價全部跌停,百億市值瞬間蒸發。

會被對手告,因為二○○○年時,國巨投下一百八十億元收購飛利浦建元廠(現為飛元廠),但六十八名研發人員中的三十七名處經理層級幹部「跑來」華新科,讓國巨花大錢買到一家空殼公司。

挫敗後的體悟:與其殺死敵人,不如讓自己變強

這個動作被國巨認為是非法挖角,最後釀成風暴。焦佑衡當時氣憤不已,只想扳倒對方,因此未有所回應。家族決定焦佑衡不能站在風頭上,所有事情由哥哥們出面處理,最後雙方決定和解。當二哥焦佑倫坐上談判桌時,人在沙巴的焦佑衡,登上東南亞第一高峰「神山」,四千公尺的高山上,在距離台北兩千公里遠的地方,他得到釋放和解脫。四年後談起此事,焦佑衡說:「我可以瞭解當時他(指陳泰銘)為何要這麼做,假設他覺得受到傷害,我覺得很抱歉,對人家很失禮。」

從那次事件後,他變了。華東科技總經理于鴻祺回憶:「與國巨的訴訟,讓他人一下子成熟起來,做事更謀定而後動。」

更深刻的體悟是敵人並非要殺死才行。「一開始我也想把公司做強,但是當你想打倒別人時,你反而成就不了好企業。」焦佑衡說商場生意不是靠獨大才能成功,有時一個好的競爭者才能讓自己更強。「與其殺死敵人,不如內求讓自己變強。」

更重要的是,這讓他更清楚看到自己不足。「能力有限,就必須廣徵意見,以免躊躇不前或者下錯決定。」他說。

這也使焦佑衡出現與其他兄弟不同的管理模式,PSA旗下公司都採集體決策的「合議制」。三年前,焦佑衡在PSA裡面成立一個虛擬總管理處,每個月約十個總經理都要一起到台北總部開會一天,決定重大決策。這些總經理都是他事業上的良師,許多年紀都比他大。「我年輕時做過很多錯的決策,為了不要重演,合議制是必須的。」他認為。

焦佑衡說自己很幸運。在年輕時就能看清楚自己的限制,兩次挫敗讓他學到謙虛、謀定而後動,也讓原本只管不到七十人的他,現在全球員工數已膨脹到一萬七千九百名。

承認自己不是萬能與完美,是所有企業家必修的一堂課。焦佑衡經歷想賣公司、讓公司步入司法訴訟險境,才學會這一堂課,帶著這些教訓打算自立門戶,這位曾被說成「彈簧手」的二代企業家,這回是真的謀定而後動了。

[news] 大膽採用非正統方法滿足設計差異需求

電子工程專輯,news。

星期五, 8月 04, 2006

[news] 六大行動業者試圖統一手機用Linux平台

電子工程專輯,news。

[news] 3C技術融合 新一代工程師需培養全局動態的新觀念

電子工程專輯,news。

星期四, 8月 03, 2006

[news] 三星,韓係手機的最後希望?

News。

[news] 印度將禁止手機整機進口

工商時報,news。

[news] 換新「行頭」不捨舊本行,微軟將手機、電腦合二為一

手機設計,news。

星期二, 8月 01, 2006

[news] 松下、NEC與TI宣布合組公司進行3G手機研發

電子工程專輯,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