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07, 2006

焦佑衡想帶著11家公司自立門戶

商業周刊第 976 期
作者:鄭呈皇、曾如瑩

「消失」6年,經歷因挖角被對手嚴厲反擊的他,認清自己個性上的缺失,重新出發。

「消失」的焦家老三焦佑衡,回來了。

他是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的三兒子,今年四十五歲,天生一張娃娃臉。過去六年,他領導的華新科技,曾經締造每股三二八元的天價,躋身被動元件股后,以十八億股本、創造四百六十二億元市值。

但也為了挑戰業界龍頭國巨公司,暗地將國巨出高價購併的飛利浦建元廠研發人員挖角泰半,引爆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發動與華新集團的商戰訴訟,國巨要求假扣押華新科三十億元,還包括焦佑衡個人動產、不動產。闖禍的他,原本態度強硬,最後在兄長安排下,刻意隱身遠離風暴。

過去六年,他不接受任何媒體專訪,低調神秘。這次願意受訪,而且不只在台灣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還飛到香港,為了在香港上市,與香港媒體互動。原來,這位「消失」六年的焦家小王子正在進行一項新計畫,打算自立門戶,「公司多了,文化不易一致,才有成立PSA(華科事業群,包含十一家公司)的想法。」焦佑衡說。

這一點從他的名片就可看出端倪。新名片上印著「PSA華科事業群」,原本的「華新麗華」與「瀚宇」英文字全部「拿掉」。瀚宇網俠總經理呂世偉說:「董事長想要跟華新集團有所區分。」問他是不是想自立門戶,他笑著說是。

獨立!「華科事業群」有條件嗎?

相較於哥哥們做半導體、生產電線電纜、鋼廠;或是弟弟卯勁投資液晶顯示面板,動輒都是上百億的投資,他的「PSA」,論投資只有兄弟們的十分之一,去年營業額在四兄弟掌理的企業集團中只排第三,但獲利十六億六千萬元,卻是四兄弟裡最多的。

然而看似風光的成績單,卻是經歷兩次挫敗換得的。

他掌舵華新科十四年,一路走來,股價攀高峰時,曾登上雜誌封面。外界不知道的卻是,他也曾落魄到想出售公司。從十一樓的公司總部望出去,一片高樓,「人的能力有限,you can't have everything!(你不可能什麼都有!)」被問到過去的挫敗,焦佑衡思索五秒終於鬆口,答得不溫不火。

「事緩則圓。」他說。這份領悟要從八年前說起。

第一個挫敗:無力面對虧損,萌生賣公司念頭

一九九八年,被動元件景氣奇差,產品價格以「兩成」、「三成」、「五成」的速度往下掉,剛剛掛牌上櫃的華新科,面對公司一年虧三億元,相當於四分之一的資本額,股價從三十元,跌到隔年一月八.六五元低價,淨值更只剩七元。「那時的我,回到辦公室卻不知要從哪裡救起。」焦佑衡回想當時的情況。

當下,他萌生退意,一九九九年初聯絡陳泰銘,想把公司賣給國巨。兩人中午相約台北遠企飯店六樓燦鳥日本料理見面。結果,焦佑衡單獨赴約,陳泰銘卻未現身,等了一會兒,對方才出現,餐桌上談到收購價格,對方開的價格不符合焦佑衡期待,最後破局,沒能談成。

從小到大沒求過人的他,對這次經驗印象深刻。原本衝動想賣公司的心,因為對手的冷淡而降溫。公司既然賣不掉,自己既然已經跳了火坑,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績。

回頭分析公司經營不善的原因。發現公司不論是產品製造、生產管理、技術、人才,沒有一項領先。再者,他這個領導人竟然不懂工廠、技術。

當時,要買設備,工廠回報什麼機型,焦佑衡都答應,卻忽略設備之間的技術銜接,使得良率一直只有四、五成。每次到工廠巡視,只聽量產數字。焦佑衡就坦承,那時他對會計提供的工廠量產數字「無法判讀」,直到引進好的管理系統才解決。因為不擅長管理,許多決策會因一時衝動做下決定,事後又後悔決定停手,因此有員工私底下稱呼他是「彈簧手」(意指決策猶疑不定)。

意識到自己的缺陷,他從了解被動元件技術開始學起。首先,三顧茅廬請來當時掌管飛利浦被動元件技術的陳春貴擔任顧問與技術生產副總。陳春貴是他走上專業的良師,從最基本的被動元件技術教導他認識。員工常常可見,到了晚上,陳春貴還帶著焦佑衡在廠房裡一步步走著,認識被動元件的每一道製程。華新科總經理朱有義回憶,那一陣子董事長常常往工廠跑,半夜十二點都會接到他的電話。

第二個挫敗:因挖角事件,遭對手聲請假扣押

重新扎根技術與管理,華新科良率從五成飆到九成,加上景氣翻轉,股價從一九九九年中的十二元,一路飆漲到二○○○年四月的三百二十八元,榮登股后,並締造每股稅後盈餘七.七八元的獲利高峰,對比前年虧損三億,想把公司賣掉。當時意氣風發的焦佑衡曾跟父親表示,華新科年營收要成長三倍、做到一百八十億元。儼然想成為產業第一名。

要成為龍頭,必須要有更新的技術。為了轉進最新的BME製程技術,求才若渴的焦佑衡決定向外求才,卻也因此種下第二個重大挫敗。

二○○二年二月,一紙假扣押狀送到焦佑衡面前,經過兩年準備,競爭對手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以「非法挖角,違反併購保密協定」,向法院聲請假扣押華新集團旗下多個銀行帳戶資金共三十億元。

當時華新科資本額不過二十六億元,遭逢這個國內企業史上最大的商戰訴訟,當天華新集團旗下包含華新麗華、DRAM廠華邦電、印刷電路板瀚宇博德股價全部跌停,百億市值瞬間蒸發。

會被對手告,因為二○○○年時,國巨投下一百八十億元收購飛利浦建元廠(現為飛元廠),但六十八名研發人員中的三十七名處經理層級幹部「跑來」華新科,讓國巨花大錢買到一家空殼公司。

挫敗後的體悟:與其殺死敵人,不如讓自己變強

這個動作被國巨認為是非法挖角,最後釀成風暴。焦佑衡當時氣憤不已,只想扳倒對方,因此未有所回應。家族決定焦佑衡不能站在風頭上,所有事情由哥哥們出面處理,最後雙方決定和解。當二哥焦佑倫坐上談判桌時,人在沙巴的焦佑衡,登上東南亞第一高峰「神山」,四千公尺的高山上,在距離台北兩千公里遠的地方,他得到釋放和解脫。四年後談起此事,焦佑衡說:「我可以瞭解當時他(指陳泰銘)為何要這麼做,假設他覺得受到傷害,我覺得很抱歉,對人家很失禮。」

從那次事件後,他變了。華東科技總經理于鴻祺回憶:「與國巨的訴訟,讓他人一下子成熟起來,做事更謀定而後動。」

更深刻的體悟是敵人並非要殺死才行。「一開始我也想把公司做強,但是當你想打倒別人時,你反而成就不了好企業。」焦佑衡說商場生意不是靠獨大才能成功,有時一個好的競爭者才能讓自己更強。「與其殺死敵人,不如內求讓自己變強。」

更重要的是,這讓他更清楚看到自己不足。「能力有限,就必須廣徵意見,以免躊躇不前或者下錯決定。」他說。

這也使焦佑衡出現與其他兄弟不同的管理模式,PSA旗下公司都採集體決策的「合議制」。三年前,焦佑衡在PSA裡面成立一個虛擬總管理處,每個月約十個總經理都要一起到台北總部開會一天,決定重大決策。這些總經理都是他事業上的良師,許多年紀都比他大。「我年輕時做過很多錯的決策,為了不要重演,合議制是必須的。」他認為。

焦佑衡說自己很幸運。在年輕時就能看清楚自己的限制,兩次挫敗讓他學到謙虛、謀定而後動,也讓原本只管不到七十人的他,現在全球員工數已膨脹到一萬七千九百名。

承認自己不是萬能與完美,是所有企業家必修的一堂課。焦佑衡經歷想賣公司、讓公司步入司法訴訟險境,才學會這一堂課,帶著這些教訓打算自立門戶,這位曾被說成「彈簧手」的二代企業家,這回是真的謀定而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