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26, 2006

專家獨家提供專案強身大補帖

專家獨家提供專案強身大補帖
文⊙李延華

軟體開發方法論的每個學派,都有一堆的理論基礎,不僅學習不易,而實作上也有許多的限制。那麼撇開深奧的方法論不談,軟體專案有沒有一些基本的準則,就可以提高「永保安康」的可能性?
鼎新電腦技術總顧問周忠信認為:「至少把握需求管理、專案管理、建構管理與測試管理四個最基本的原則。」對於一般的企業而言,以上4個重點就足夠了。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鄭炳強則建議:「能力優良的工程師、用戶需求的深入分析、確實的系統設計與風險評估。」

鄭炳強表示早年剛開始接觸軟體專案時,曾經經手幾個成功案子,反而種下失敗的因子,所以後來遭遇幾次嚴重的失敗,原因是缺乏風險意識與風險管理,以及對於技術能力的過分自信。所以鄭炳強強調:「光有技術其實是不夠的,軟體開發還有許多比技術更重要的東西。」

曾經有軟體廠商抱怨,某個公家機關標案的需求文件,內容竟然只有標題。對於軟體公司而言,若有風險意識,應該要拒絕此類的專案。


先做好需求分析,否則其餘免談

研究與開發CMM與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的Watts Humphrey曾說:「在客戶催促的時候,大部分的工程師就會下意識地做他擅長的事情-Coding。」但若不能在一開始把事情「做對」,後面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費。

寫程式只是實作設計的過程,跳過前一階段最重要的需求分析與系統設計的過程,是捨本逐末的行為。軟體開發就像開車,若未確認目的地的方向,便一路往前衝,或者抱著且戰且走的心態,便可能多走冤枉路。

IT工程師不如水泥工?先反求諸己

在建築業確認藍圖之後,便依圖施工,客戶不會說:「你先蓋給我看,不喜歡再拆掉重蓋。」但軟體領域,使用者卻有可能隨時在推翻之前的想法。

當水泥工表示:「水泥需要3天才會乾。」大家不會質疑水泥工的說法;但是軟體專案卻經常面臨客戶縮短工時的不合理要求。

IT工程師的專業不如水泥工嗎?目前軟體業正流行CMMI,廠商在努力調整體質的同時,卻也常抱怨:「廠商已經進步到Level 3了;而客戶卻還在Level 0。」對於客戶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想法改來改去的善變心態,寶發科技總經理胡佑長認同:「好的需求管理是甲乙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甲方:軟體購買者;乙方:資訊服務廠商)目前政府在大力推動CMMI-AM(Acquisition Module;籌獲模組)便是針對甲方的訓練,希望提升客戶端採購軟體應具備的相關能力。

不過,甲方的改變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胡佑長提出更積極的建議:「乙方可以教育甲方。」甲方不了解軟體開發的「學問」,所以並不明白改變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果乙方有很好的流程,或可以提供量化的數據,便有機會說服甲方配合。

景華管理顧問資深經理李吟敏認為:「甲方是需要被教育的,但是怪罪甲方是單方面不負責任的行為。」需求的導出與確認是一門學問,臺灣從學校到企業,這方面下的功夫都太少。在國外的大學,需求分析稱之為「Business Analysis」是兩個學期的課程,每周都出一個題目,學生要學習分析與拆解,並提交完整的報告。

瞎子摸象才導致事倍功半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鄭炳強與學生開會時,都會要求學生記錄會議內容,整理成正式的文件;無獨有偶的,李家同也曾提到要求博幼基金會的小朋友看偵探小說,看完後寫出破案關鍵。會議記錄與讀書心得,都是釐清重點的訓練。使用者對於需求的表達是零散的,導出完整而正確的需求結構,是資訊人員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

鄭炳強強調:「需求分析不只是資料搜集的工作。」純粹資料搜集的結果,就是一項需求對應一個功能,但若理解需求背後是解決何種問題,那麼也許只要10個功能就可以滿足100項需求。「報表」或「功能」只是滿足需求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沒有了解背後的意義,就如同瞎子摸象,透過局部的印象,拼裝架構零散的系統,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開發出四不像的系統。

需求頻繁改變,很可能是因為始終沒有「搔到癢處」,需求分析不只是知道功能該如何運作(How),更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Why),才不會反客為主,被客戶牽著鼻子走。掌握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贏得客戶的信任,就能主導專案的走向。所有的需求回溯到源頭,該掌握的是產業的精髓,知道客戶的痛才能對症下藥,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治標不治本,才會如此的勞民又傷財。

e化若是競爭力的關鍵,改變是合理的

恆變是IT界唯一不變的現象,事前縝密的需求分析,可以避免大部分使用者說錯,或者開發者意會錯,所導致誤差的情況;然而另一個難解的問題是「I will know it,when I see it.」當使用者真正看到系統時,才能確認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又衍生出更好的想法。

鼎新電腦技術總顧問周忠信表示:「軟體界應該認清『變』是合理的現象。」如果e化是協助企業獲利的機制,那麼市場在變,沒道理要求客戶不能變。

若改變是必然的,那麼該著眼的是變更管理,以及讓客戶了解軟體開發的過程,認知修改的時間與金錢具體成本。軟體工程師的說服力不及水泥工,會被討價還價的原因,某種程度是因為軟體開發的過程比較抽象,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

新的需求引發額外的費用比較容易理解,而需求的修改就必須定義出變更的複雜性與影響的範圍,若能提出具體量化的數據或分析,使用者對於付費或延期交付的接受度便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