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9, 2007

[news] 融合非萬靈丹 手機需要彈性化解決方案

電子工程專輯,news。

星期五, 5月 18, 2007

策略與執行力

策略與執行力
何飛鵬

二十年前,或許更早,策略一詞風行企業界,經營企業要談策略;不談策略,簡直沒知識,沒學問,沒前途;二○○三年,執行力成為企業經營新的流行語彙,不談執行力,一樣沒知識,沒學問,沒前途;甚至還多一條罪名:落伍,趕不上時代!
說老實話,我從來沒弄懂策略過,我對高來高往,不著邊際,天馬行空的事,沒興趣。對執行倒是頗有心得,年輕時,對老闆交付的事,從不知如何說不,總是傻呼 呼的徹底做到;年紀大了,當了年輕人的老闆,做任何事,總要找到切實可執行的方法,才敢下手;下手之後,就全力以赴,不達目的,絕不終止。

對策略與執行力,這兩個經營學上的流行語彙,我個人倒是有我自己的簡單解讀。策略是什麼?就是在正確的時間選對的事做,做對的事〈Do right things〉;執行力是什麼?就是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對、做好〈Do things right〉。這兩者一個是高層次戰略面的事,一個是底層戰術面的事。

平心而論,大多數工作者用不到策略,就算用得到,機會也少之又少,那是老闆在選擇大方向,進入新領域,要不要上市?要不要出走?要保守,還是要擴張?這種時候會用得著的事。

不幸的是二十幾年來,策略成為企業經營最重要的話題,每個人都想運籌帷幄,卻把工作細節放在一旁,天馬行空談大事、談方向、談規畫;但底層翻土、施肥、除草的事,卻沒有人認真做好,結果是企業經營之田,任其荒蕪。

工作者真正用得到的是執行力,老闆交付你任務,做什麼事已確定,策略思考的空間很小,你剩下的挑戰是如何把任務完成,把事情做好;老闆交付的事可能是錯 的,但是你還是有機會把錯的事做對、做好,讓公司得到比較好的結果。更嚴格的說,執行力不只是把事情做對,更要講究的是用更少的時間、更少的資源投入,得 到更大的成果,這就是執行力。

大多數工作者用得到策略的地方,反而不是在工作上,在公司裡;而是在生涯規畫的內心世界:選對了行業嗎?選對了公司嗎?跟對了老闆嗎?選對了適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嗎?這都是你在進入職場前,就已經決定的事。

奉勸所有的工作者一句話,徹底做好現在的工作,高效率的執行,這才是你的本業,至於策略,回家去想吧!

星期二, 5月 08, 2007

在這一場比賽中,性能是最重要的

在這一場比賽中,性能是最重要的

作者:Mike Pan

Gregg Lowe是Texas Instruments公司類比事業部的資深副總裁,在類比市場具有20年以上的經驗。在日前接受EDN Asia專訪時,他分享了他對類比技術及市場發展趨勢的觀察。以下便是當時專訪的摘要。

根據一些市場研究公司的資料,就營收和市場佔有率而言,TI總是名列在前幾大的類比供應商之中。對此,你有何看法?

如果你回頭看一下過去10年類比IC市場的情況,它平均每年成長12%。我們希望增加我們的市場佔有率,因此我們與我們的客戶密切合作,以提供他們最好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取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是一項很好的指標,可用來看出客戶是否喜歡你為它們所做的一切。因此,我們不需要以降低我們的價格為訴求,以獲得一個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你希望達到多少的市場佔有率?

嗯,我想要一次達成一個百分點即可。在過去4、5年之中,我們從8%成長到2005年的12%。這大概是每年大約1%的成長。如果2007年我們也有一樣的成績,那也很好。就成長性而言,類比市場是相當緩慢的,但產品的生命週期卻相當長。舉例來說,我們仍然在製造我在1984年所賣的產品。

你如何描述類比市場的特徵?

在2005 年,12%的市場佔有率使我們成為類比市場上的第一大供應商。這意味著市場是非常破碎的(fragmented)。雖然市場上有許多業者,但我仍堅信,我們有很好的機會。我們正試著去提高我們的市場佔有率,並繼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協助我們的客戶在其設計中增加新的價值。

整合是數位技術進步的主要驅動力。現在,SOC正試著要納入更多的類比積體電路。對此你有何看法?

將類比信號整合進相同的矽晶片上,像數位技術的做法一樣,這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數位信號有二個級:開與關。而類比則永遠是在兩者之間。有時數位狀態從開到關的變化速度很快,而這將會產生雜訊。而這些雜訊會干擾到類比電路。要克服這種情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從應用的觀點來看,你所需要的SoC是一種定義完整的應用。它不會是一個全新的晶片,它也不會是一種全新的終端產品。它必須是現有的產品,像行動電話或者MP3播放器等這樣的終端產品,這些產品都已經很穩定了。

從某些方面來講,類比市場是非常單調的。它並沒有像類比世界那種華麗景象,在數位的世界中,你可以開發出一款全新的處理器,它具有比現有產品更高的頻率;或全新的指令集架構,或新的晶片,利用它們可設計出新的終端設備。在任何系統中,類比積體電路永遠不會是系統的核心,不過,它們可以讓系統運作地更順暢。

所以,什麼是發展下一代類比積體電路的最重要事項?

我認為,發展類比積體電路的最重要事項是其個別晶片本身。我們持續在發展客戶所需要的更高效能,這有時候代表著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功耗、便低的雜訊,又或者是更低的雜訊,卻要更小的尺寸。總而言之,在這一場比賽中,性能是最重要的。

星期三, 5月 02, 2007

HSDPA技術的陰謀與陽謀

HSDPA技術的陰謀與陽謀
郭長祐/DIGITIMES

前言:談到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許多人都知道這是3G(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技術的升級,即是可加快用戶端設備(User Equipment;UE)的下行傳輸速率,且經過一、二年的醞釀及發展,如今全球各地都如火如荼地推行HSDPA,包括電信營運業者將現有3G基地台進行(軟體)升級,各手機業者陸續推出新款支援HSDPA的手機,甚至資訊業者也推出HSDPA的功效擴充卡,以及內建HSDPA功效的筆記型電腦等,然後測試、佈建、試行、正式營運。

事實上到今(2007)年3月19日以前,全球已有54個國家正式開通HSDPA服務,且有將近40家HSDPA營運業者的網路能提供3.6Mbps的尖峰速率表現,並逐漸上看更高的7.2Mbps,同時有1家業者的網路宣稱已達現階段HSDPA的極速,即14.4Mbps。

除了一片看好外,HSDPA的背後有著廣大且深遠的技術競爭意涵,此一意涵將深深影響網通設備製造商、電信營運業者、以及末端消費者的選擇,在此本文將針對此一競爭意涵進行更多的說明也剖析。

HSDPA為何稱為3.5G?

在正式討論背後的技術競爭前先解釋一個常見疑問:為何HSDPA稱為3.5G(第3.5個世代)?

老實說,無論是3.5G,還是過去的2.5G(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2.75G(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EDGE),或者是接續在HSDPA之後的3.75G(HSUPA;),都是因為將一個更遠大的技術發展目標設定為下一個世代的努力方向,但在尚未全然實現該目標前的任何強化提升,就只好夾於兩個世代之間,成為帶有小數點的技術世代。

舉例來說,在2G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成功後,業界將CDMA技術視為接替2G的3G,然而在CDMA推進發展的過程中,對現有GSM進行技術強化提升,因而有了GPRS,所以GPRS稱為2.5G,更之後又有再強化提升的EDGE,技術層次介於2G與3G間,又比GPRS更晚登場,因而稱為2.75G。

同樣的,HSDPA是以3G為基礎的強化提升,但並非是更下一個世代(4G)的技術,所以被稱為3.5G,且規劃上後續將推出提升上行速率的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因為較HSDPA晚推出,也同樣是以3G為基礎,而非4G的革新技術,所以只好稱為3.75G。

不單是電信、通訊技術產業如此,軍武方面也類似,以反裝甲飛彈為例,美國推出線路式導引的拖式(Tube launched, Optically tracked, Wire command link guided;TOW)飛彈後,由於大幅革新性而被稱為第二代(2G)的反奘甲飛彈,同時軍方期望下一世代的反裝甲飛彈能具備「射後不理,Fire and Forget;FnF」的功效。

然而在正式實現「射後不理」之前,軍火業者又推出了一款與拖式飛彈一樣需要全程人為導引(射後不理在發射後就不再需要人為導引),但導引方式從實體線路換替成光學雷射的地獄火(Hellfire)飛彈,優點是不再受實體線路的羈絆,飛彈移動性更佳、可彈性改變射擊目標、射程更遠等,不過因為未達「射後不理」的新世代設定境界,只好稱其為2.5G的反裝甲飛彈。

為何要推出HSDPA?

接著進入更核心的話題:為何要推出HSDPA?關於此比較正面的理由是:由於在日本、南韓等領先應用性的手機市場中,數據傳輸服務的需求比重不斷在提升,現在日本消費者每月支付給電信營運商的服務費中,已超過50%的比重是來自資料、數據(Data)的上網服務,相對的通話語音(Voice)已退至一半以下的比重。類似的,南韓手機用戶的每月通訊服務花費中,也有三成左右屬於數據服務,呈現強勁的成長趨勢。有鑑於此,3G技術必須強化對數據傳輸的支援,所以才有了HSDPA。

以上是正面理由。相對的,比較負面的理由是:由於WiMAX與3G有一定的市場及功效重疊性,特別是在行動用WiMAX標準(IEEE 802.11e)定案後兩者的重疊程度更高,同時WiMAX技術來自原有的資訊陣營(以Intel為主),等於是資訊領域的新進業者對抗電信、通訊領域的原據業者,Qualcomm為主的3G陣營為了提升競爭優勢,增加對抗WiMAX的技術本錢,所以不得不提出HSDPA來因應。

當然,比較健康的看法是,自GSM的大量普及成功後,後續的行動電話新技術都持續不斷地提升數據傳輸上的表現,GPRS、EDGE等即是因此而生,CDMA2000方面也有所謂的EV-DO(Evolution-Data Optimized),將同樣的演進想法套用在WCDMA上,提出HSDPA也就合情合理、不難想像。

HSDPA與WiMAX間的搶道競賽

如前所述,WiMAX是資訊領域發起,企圖跨入通訊領域的技術,由於語音與數據合一已是大勢所趨,甚而已到了三合一(Triple Play,語音、數據、視訊)的境地,所以3G陣營提出HSDPA技術,也不可能全然只為保全原有的電信市場。相反的,有了HSDPA的新競爭利器後,將通訊領域的原據業者也將回攻資訊應用市場。關於此最明顯的跡象是:市面上有愈來愈多的HSDPA擴充卡(Cardbus介面,也有部分使用ExpressCard介面),將擴充卡裝置到筆記型電腦內,筆記型電腦也可以寬頻上網。

更嚴格來說,HSDPA技術出現後,率先爆發的主戰場就是在筆記型電腦上,行動電話反在其次,因為資訊陣營的新技術(Mobile WiMAX、IEEE 802.11n)短時間無法擴展到行動電話上,但通訊陣營的新技術(HSDPA)卻已進駐到筆記型電腦中,有些業者的筆記型電腦更是直接內建HSDPA功效,連另購擴充卡都可省略。因此,預計HSDPA與WiMAX的首波衝突將在Laptop戰場,畢竟Laptop是積極需要行動數據應用的用戶端裝置,同時也有較大的電池容量能支持更先進、快速的無線通訊技術。

呼應Triple Play的視訊應用

HSDPA技術的出現強化了行動電話的下行傳輸速率,在沒有HSDPA技術以前WCDMA的下行速率僅有384kbps,不易實現所謂的Triple Play,即是難以同時傳輸語音、數據、視訊,而重點是在視訊,視訊需要高傳輸率、低延遲的傳輸,384kbps根本不足以因應,而有了HSDPA後,不僅將下行速率從384kbps提升到14.4Mbps(現階段的極限速率),或至少也能有1.8Mbps、3.6Mbps、7.2Mbps的速率,同時也縮短延遲(Latency)時間,因此可以支援與實現Triple Play。

傳輸率大幅提升後,行動電話就可以支援行動視訊的播放、播送,而且不一定要是廣播方式的一致性播送,也可以讓每個末端手機用戶自行指定播放的視訊內容,甚至自行操控視訊播放的暫停、快轉、倒帶等。更簡單說,即是一般所言的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VOD),只是過去的隨選視訊只在飯店(付費電視)、KTV(點唱機)內使用,如今則到了每個人的手中,在走動、搭車時也能使用。

當然,HSDPA的出現也會衝擊現有的行動數位視訊廣播技術,包括歐規的DVB-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 Handheld),韓規的T-DMB(Terrestrial Digital -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或者是美國Qualcomm(高通)所提出的MediaFLO(Forward Link Only)等,不過未來行動數位視訊廣播與行動數據寬頻傳輸有可能是互補、融合,不全然是排擠、替代的態勢。

HSDPA也讓Wi-Fi感受威脅

HSDPA除了會衝擊WiMAX/Mobile WiMAX、DVB-H/T-DMB/MediaFLO外,Wi-Fi也一樣會受到影響,現在許多人會在公眾場合的Wi-Fi基地台覆蓋區(Hot Spot)內上網,然而Wi-Fi卻有許多的限制,例如傳輸距離在100公尺以下,且100公尺是理想,實務多在60公尺、80公尺內,無法行車中使用,由於Wi-Fi基地台之間的換手(Hand-off)機制不甚理想,以致用戶端設備的移動速率超過時速60公里時就無法收發,實際上在更低速率就無法良善收發。

相對的,3G、HSDPA的基地台能夠有5公里的傳輸距離,遠勝Wi-Fi,同時在時速數百公里下也可以正常收發(500km/hr),不僅適用於車用通訊,就連高速鐵路、磁浮列車內都可以使用。

當然,HSDPA現有極速是14.4Mbps,不如Wi-Fi現有的54Mbps,更不如今年開始熱烈推行的Draft-n(300Mbps以上),但即便無線速率上Wi-Fi具有優勢,但Wi-Fi的後端也多只是ADSL實線寬頻,最高約8Mbps下行速率,即便Wi-Fi後端是光纖線路,現階段的末端數據應用也沒有非要如此大的頻寬才能行使,因此Wi-Fi的速率優勢對HSDPA影響不大。

因此,HSDPA將讓行動電話營運業者(Operator)與無線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WISP)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未來兩者間的差別將愈來愈小,且在競爭與整併的過程中,WISP可能會佈建更多的Wi-Fi基地台,或佈建WiMAX基地台來迎戰WCDMA/HSDPA。

書評-主導時間才能享受自主生活

書評-主導時間才能享受自主生活
文/李延華 (記者) 2007-02-04

優秀的系統管理者是靠管理混亂維生的,只要學會不為瑣事瞎忙,即可取回生活的主控權。

你上班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呢?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跟我一樣,打開電腦之後,就很自然地開啟電子郵件和新聞網站,然後就陷入茫茫資訊大海中,再次回神時,才發現已經浪費大半天的時間了。

《時間管理-給系統管理者》一書的作者Thomas A. Limoncelli便提醒我們:停!先別查看郵件和新聞網頁,花10分鐘計畫你的一天吧!

大腦不可靠,請提筆寫下

沒錯,在慨嘆「忙、茫、盲」的同時,其實我們未必有效地運用時間,作者集15年系統管理工作經驗之大成,萃煉出最重要的密訣就是-記下每件事。

一個人在短時間之內,平均而言,可以記住7±2件事情。所以作者強調不要相信大腦,把所有事情都記在腦子裏,不僅浪費記憶體,而且完全不可靠,更重要的是還會連帶產生壓力。

相信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經驗:總在不經意、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蹦出不錯的想法,或在這種時候才想起工作上萬萬不能遺漏的重要事項,然而隔天回到辦公室,卻怎麼也想不起昨晚翻來覆去一整夜的原因是什麼。

所以作者建議隨身攜帶筆記本或PDA,想到任何事情就馬上記下來,而且工作和生活瑣事全記在同一本,這是避免工作入侵非工作時間的重要防線,在記下來後就可以放心地清空記憶體了。

計畫引導工作,而非工作箝制計畫

把事情寫下來,固然可以幫助我們不遺漏任何事,而工作更有效率的方法就要靠「計畫」。誠如本文前述所言:每天的「一開始」花10分鐘計畫一天的行程,然後讓行事曆引導每日的工作。記住:是「一開始」,而不是盡情悠遊網海之後。

「計畫」幫助我們整理出一天、一月、一季、一年甚至更長期的工作表,然後再依重要性排列執行的優先順序。當你發現一整天的行程超出上班時間,書中提到了各種解決的方法,包括把低優先權的工作移到明天、縮小工作範圍、或者委派別人處理等,都是不錯的選項。

但作者強調:「加班是最錯誤的做法。」因為吃得好、睡得好又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才能工作得更好。所以當一天結束時,多數工作已經依計畫從行事曆中一一槓掉了,而低優先權又未完成的工作就移到明天。

作者強調這麼做是「沒有全部完成,卻有管理」,雖然低優先權的工作被移到明天,但重點是沒有被遺忘,所以可以面帶微笑地離開辦公室了。

別為瑣事瞎忙

當然,一切都順利地依計畫行事是天真的想法,我們每天在公司「瞎忙」的時間居多,一通電話就可以打斷寫程式的思緒,要再回到專心一致的「神馳」狀態大約要15分鐘。《天才當家》作者便發現有許多程式中的臭蟲是在被打擾之後,再回頭寫程式時產生的。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除了善用筆記,排除大腦塞滿不重要的瑣事之外,更要想辦法「導引」可能的干擾遠離我們。系統管理者除了重要的專案、維運、管理與規畫等 工作之外,還需要服務企業的每一個使用者,處理郵件設定、無法連網、開不了機、忘記密碼等問題。這些事情重要性不高,卻必須盡快處理,然而一再被瑣事牽 絆,就會拖累更重要的工作。

因此作者提出塑造專心一致的工作環境的方法,首先資訊部門應該任務編組,例如早上由A組坐陣前線負責處理使用者的問題,B組可以專心在專案的工作,下午再互換,讓大家都擁有半天以上可以專心工作的時間。

此外,建置一套請求追蹤系統,就可以避免使用者為了小事,無預警地出現在你面前,不僅打斷了重要的工作,還順帶聊了很久的八卦。這在開放源碼社群 網站即可找到免費的解決方案。自動化的好處,是當使用者填了一張問題請求單(Ticket),系統將會寄出帶有編號的回覆,這比起讓使用者寄發電子郵件, 卻沒有收到任何回應,就像把問題提交給一個「空洞」好多了。

我們必須努力讓使用者養成習慣,改以郵件或者請求支援系統發出問題請求單,取代電話、親臨甚至在走道上相遇,而被抓去解決問題的危險。此舉不但可 大量排除被干擾的機率,也可避免我們轉個身就忘了他們的請求,或者放在腦子裏占用記憶體造成壓力。擔心緊急的事情留在郵件中被忽略嗎?放心,真正緊急的系統,不是在既有的監控範圍下,就是使用者會衝到你面前。

善用高效時段

每天工作的第一小時,通常是辦公室最安靜的時候,所以與其查看郵件或新聞,不如拿來處理重要的事情,產能將是其他時間的數倍。作者甚至建議如果第一小時的運用情況順利的話,再提早一個小時上班,就可以擁有2小時的超強產能時間。

此外,隨著每個人生理時鐘的不同,都額外有一小時是可以集中精神的高能量時段,作者稱之為「大腦時間」,可能是在下午,也可能是在半夜。找出你最能集中精神的大腦時間,留給最重要的專案,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排除浪費時間

提到工作上浪費時間的事件,處理郵件和開會應該是大家共同的感受。書中特別獨立一章討論郵件處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只有「刪掉」二字。不管是備份、分類處理或者回應訊息,郵件最後的終點就是被刪除,否則以後一定又會浪費時間重看那些內容。

而會議很多時候是一種苦難,因為「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是常見的狀況。所以作者把會議分為狀態會議與工作會議兩種,狀態會議是每個人報告專案的進度,確認 後就結束;而工作會議則只召集相關人士討論重要決策。如果狀態會議中發現需要進一步討論的事情,就另啟一個工作會議,否則就是在浪費每個人的時間。

此外,為了避免遲到造成會議拖延時間,主持者一定要準時開始,把重要的事情擺在最前面,並且不要為遲到者重覆之前的內容,人們自然會準時出席。

優先順序的智慧,關乎你未來的仕途

如何排列工作上的優先順序呢?有一些一般性的通則,例如先處理緊急的事情,或者根據客戶的期望排定次序等。但書中還談到了一些更有趣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職場的智慧。例如上司要我們做的小事,即使會干擾到重要的工作,也要立刻去做。(別白目到請他去寫一張問題請求單)

除了現實面的理由(他決定你的薪資和升遷)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涉及公司的重要決策或整體藍圖,老闆也許在組合更大型的規畫或預算,而你的答案,可能拖住他一整天。

作者甚至建議「管理」我們的上司。這聽起來是多麼工於心計的說法呀!但其實是很實際的內容。你常搞錯重點,專注心力在不重要的事情嗎?作者曾經當面詢問多 個上司他們的目標,以及協助他們達成目標的方法,然後重新調整工作的優先順序,全力協助老闆達成他的工作績效。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的老闆也有老闆,幫助 老闆達成他的目標,才能製造雙嬴的局面。

如果你更積極一點的話,不如讓主管知道你的職涯目標,這聽起來挺「Over」的,因為東方人習慣默默耕耘,期待上司發現我們某方面的長才,但你確定老闆了解你的心意嗎?你努力的方向又是正確的嗎?

我們可能搞錯了重點,才會造成今日理想與現實背道而馳的結果。作者在學生時代,就曾鼓起勇氣告訴學校的主管,希望成為電腦中心的主任,老闆分析了 一會兒之後,明白告訴他在未來的經歷中要有的成就與表現,才可能得到那個位置,於是他有了努力的目標與明確的優先順序,最後也得到了那個位置。

作時間的主人

從工作擴及到生活,甚至人的一生,都需要管理與計畫,當你寫下了心中的夢想,可能只是模糊的概念,但再逐步列出執行的細節,就可以勾勒出明確而具體的步驟與方法。

雖然說克服人性的弱點並不容易,與同事聊天交流情感,或者看看朋友寄來的笑話,並不是罪惡,重點在於控制偷閒的程度。當你學會管理時間,時間即為你所用。

雖然說這是一本給系統管理者的書,但對於工作內容與系統管理毫不相關的人而言,卻仍然相當受用。這更是一本值得推薦給IT工作者的好書。

WiMAX RF前端電路設計介紹

WiMAX RF前端電路設計介紹
上網時間 : 2007年05月01日

在本文中將針對WiMAX之規格需求,設計一接收機前端電路。此前端電路包括低雜訊放大器及混波器,適用於2.5GHz 至2.7GHz 之頻段。此前端電路設計配合低中頻架構之接收機,依所需之通道頻寬需求,將輸入訊號降至通道頻寬的一半,即1.25MHz~10MHz 的中頻輸出,再由後端的通道選擇濾波器(channel selection filter)及A/D轉換器做後續的處理。經由模擬結果可知,利用TSMC 0.13um CMOS製程所設計的射頻前端電路,以輸入2.6GHz訊號,輸出10MHz為例,此電路設計提供30.7dB、28.7dB、22.7dB及3.4dB 共四種不同的轉換增益模式;雜訊指數分別為1.9dB、2.2dB、5.3dB及22.1dB;而輸入1dB壓縮點則為-30.8dBm、- 29.6dBm、-23.45dBm 及-0.98dBm。整個晶片在1.2伏特的電壓操作下,除了最低增益模式消耗9.62毫安培電流之外,其他模式消耗14.26 毫安培。

1. 前言

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或稱無線都會區域網路)可視為IEEE 802.16技術的統稱,目前有包括Intel、Nokia等國際大廠投入了此一市場,引起了全球廠商對此標準的注意[1]。毫無疑問地,在無線寬頻存取技術上,WiMAX將成為未來最熱門的無線通訊技術。

在IEEE 802.16技術中,目前以IEEE 802.16d(即802.16-2004)及IEEE 802.16e最被人廣為討論,其中802.16-2004標準的應用主要用於偏遠地區,或是不易佈線區域的固定式網路接取(fixed network access),及Wi-Fi系統的後端網路(backhaul),相較於現今已相當普遍的ADSL、cable等有線接取解決方案,WiMAX (802.16-2004)的優點在於可大幅節省網路的佈建成本。

至於802.16e標準則主要應用於支援可移動式接取(portable)及行動接取(mobile)之終端產品,如NB、PDA、手機等,有機會繼Wi-Fi後,被整合至筆記型電腦的晶片組中,因此其市場潛力將比固定無線寬頻接取(802.16-2004)大的多[2][3]。

目前各地WiMAX試驗的頻段眾多,如原為Wi-Fi使用的免執照頻段(unlicensed band,2.4GHz與5.7~5.8GHz)、現有固定式無線寬頻(如MMDS)的使用頻段(2.5GHz與3.5GHz),及韓國WiBro的使用頻段(2.3GHz),另外還有其他國家、地區計劃使用不同的頻段。目前台灣規劃將2.5GHz預作為移動式WiMAX(802.16e)使用頻段, 3.5GHz則規劃作為固定式WiMAX(802.16-2004)使用頻段[2]。

相對於802.11,WiMAX的系統規格要求較為嚴苛。以雜訊指數(noise figure)而言,802.11的規格要求為10dB,而WiMAX 僅為7dB,對接收端前級電路將是一大挑戰[4]。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本文將就WiMAX 接收端射頻前級電路做一介紹,第二節首先討論所採用的接收機架構,第三節則針對每個電路區塊設計做說明,其模擬結果將在第四節描述,最後則是結論。

請下載PDF文件,以閱讀完整文章。